通過對奶牛現狀分析,我們了解到近幾年來,隨著畜產品產品結構的調整,奶類產量由1996年的735萬t,增加到2001年的1122萬t,比1996年增加了387萬t。以下是2013年奶現狀分析:
在反芻動物的發展中,乳業發展最為迅速,乳和乳製品正在成為我國城市人民每天消費的生活必需品。消費的特點是乳類市場消費由奶粉消費向液態奶消費為主的方向轉變。1996年全國銷售液態奶51.9萬t,2000年達到159萬t,4年增長了189%。主要因素是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各種安全、衛生、保鮮、無污染的包裝材料的廣泛應用,使鮮奶的保質期由十幾個小時到幾個月,使液態奶從大城市進入中小城市,擴大了液態奶的消費群體。乳和乳製品的消費由嬰兒、老年消費轉向普通市民的消費。乳和乳製品的花色品種增多,乳製品的質量也有較大改觀。全國的整體消費數量不斷攀升,加之政府的政策推動,啟動了中小學生飲奶計劃,極大地促進了奶牛的引進和城郊農民養奶牛的積極性。
政府的推動,市場的擴大,我國的乳業成為新的投資熱點。越來越多的的企業和農民,看好乳業的發展前景,紛紛籌資興建奶牛場、乳品加工以及奶牛飼料的開發與生產。經過幾年的發展,一批以乳品加工企業十基地十農戶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經形成,利用市場優勢、資金優勢、技術服務、綜合管理及區域的資源優勢,通過「強強聯合」、「以強帶弱」,跨地區聯營,以資金為紐帶,不斷增強企業的實力,擴大市場的份額。如光明、三鹿、伊利、三元、完達山等企業。其產品的質量。包裝、價格、服務等方面與跨國公司的產品及服務平分秋
了解更多奶牛現狀分析信息請查看:《2012-2013年中國奶牛養殖和乳製品行業分析及預測》
有關統計表明,我國現有存欄奶牛500多萬頭,平均單產奶量(產奶量指一頭奶牛在整個產奶期的總量)2.8-3t;從地域上分,上海奶牛平均單產7t,北京奶牛平均單產6.5-7t,而國外奶牛平均單產則高達7t。根據我國計算,每頭奶牛的單產6t,則年收入600元;單產7.5t,則年收入1800元;單產9t,年收入則上升到3300元。
(1)從全國奶牛分布來看,奶類消費熱潮的興起有力地刺激了生產的快速發展。各級農業部門、特別是一些農業企業紛紛涉足奶類生產,使奶牛存欄數不斷增加,單產水平逐步提高。據全國畜牧獸醫總站不完全統計,2002年前三季度奶牛存欄頭數達596萬頭,在第二季度的基礎上增長了4.4%。
(2)從產奶量來看,我國本地奶牛產奶量較小,無法承擔大規模產業化生產牛奶的重任。引進國外優良奶牛品種並進行雜交改良是理想的發展模式。如新疆呼圖壁種牛場246頭成年母牛創平均年單產牛奶9505kg的我國最高紀錄。這是我國目前最能產奶的奶牛群,每頭牛平均每天泌乳達30kg多,奶牛的泌乳期每年為305天。所產牛奶的乳脂肪含量達到3.68%,且牛奶質量並未因產量提高而下降。專家建議在此建成『方國高產荷爾斯坦奶牛繁育基地」。這裡飼養的奶牛產奶量高,與飼料成分中首猜占很大比重有密切關係,首信有「牧草皇后」之稱。
更多奶牛現狀分析信息請點擊:《2013-2018年中國中國奶牛養殖及養殖設備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更多奶牛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奶牛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