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泛指在日本生產或者在其他地區生產的日本品牌汽車。日系車憑藉其較高的性價比、節油性能、優秀的做工在全球贏得了較大市場。主要品牌有:豐田TOYOTA、日產NISSAN、本田HONDA、斯巴魯 SUBARU、馬自達MAZDA、三菱MITSUBISI、五十鈴ISUZU、鈴木SUZUKI、大發DAIHATSU等。但是由於中日釣魚島危機以及後續發酵的嚴重影響,日系車2012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業績急劇下降,至2012年11月,日系車購買意向已經下降至4.57%。直至2013年 10月日系車購買猛增,豐田汽車10月在華銷售82400輛汽車,激增80.6% ,前10月累計銷量反彈4.9%;馬自達汽車10月單月銷售17904輛,同比增長88.2%;本田汽車在凌派和傑德兩款新車的拉動下,10月銷售達到75150輛,同比增長更是高達211.6%。
據報導,日系車企正在加緊提升混動車、燃料電池車等環保車型的續航里程,寄望於提升其全球銷量。
日本車企目前在全球的汽車環保技術方面已經處於領先地位,不過仍希望能夠在全球市場上提升混動車、電動車以及其它環保車型的份額,並且希望以提升續航里程來使得這些車型更具吸引力。
2014年,豐田汽車在日本的混動車市場中占據了10%的份額,但在全球市場中份額不足2%。而日產汽車的聆風電動車自2010年推出以來,到今年6月份的銷量為18萬輛左右,遠低於雷諾-日產所定的2016財年累計150萬輛銷量目標。
不過由於歐美國家致力於環保車型的推廣,日本研究公司MarkLines分析稱到2025年全球混動車累計銷量將超過2,000萬輛,去年為200萬輛。這一美好前景自然也吸引了各大車企加強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德國的大眾、寶馬均在研發混動車或插電式混動車型,電動車公司特斯拉也在積極擴產其產品陣容。
日系三巨頭爭相升級 續航里程是焦點
而日系車企則計劃通過提升電動車電池性能來促進銷量。日產近期升級了其電池技術,該公司表示升級後聆風的續航里程將提升30%,達到300公里。由於電池尺寸並未改變,因此目前的生產線仍可以繼續使用,且價格的變動也不會太大,預計新車2015年年底推出。
此外,日產還在研究400公里續航里程的電池。該公司一名高管表示,由於電池技術發展迅速,因此未來電動車獲得與傳統內燃機汽車相同的續航里程是有可能的。
而豐田也正在對其混動車普銳斯進行更新,這也是該款車型6年以來首次進行換代。該款車型目前使用的是鎳氫電池,豐田計劃為新款增加鋰電池,在節省空間的同時提升動力。
據汽車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從市場分析來看,新車預計12月份發布,電機、轉換器以及控制系統均將進行更新升級。新增的安全配置將使車身重量增加,不過得益於內燃機效率的提升,一箱汽油的行駛里程由此前的32.6公里提升至40公里以上。
本田汽車的燃料電池車(FCV)預計在明年3月推出,該車續航里程將達到700公里以上,超過目前豐田Mirai的650公里。
日系車憑藉其較高的性價比、節油性能、優秀的做工在全球贏得了較大市場。主要品牌有:豐田TOYOTA、日產NISSAN、本田HONDA、斯巴魯SUBARU、馬自達MAZDA、三菱MITSUBISI、五十鈴ISUZU、鈴木SUZUKI、大發DAIHATSU等。2015年5月日系車在華銷量情況分析如下:
6月2日,本田中國公布的最新銷量數據顯示,5月本田在華銷量超過8萬輛,同比增幅達到32.3%,創下歷年最好水平。
受此拉動,2015年前5月,本田累計銷量已達到38.8萬輛,同比增長31.3%。
在2015年車市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本田大幅增長引發業內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本田銷量增長主要受到小型SUV、A級車和MPV的帶動,這幾個細分市場正是今年車市中表現較好的細分市場。此外,豐田、馬自達等日系車企也顯示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長態勢。「這兩三個月的數據不能說明問題,預期全年難以保持如此高的增幅。」本田中國一位人士告訴記者,本田出現高速增長的一部分原因在於去年的市場基數較低。而在今年國內車市普遍低迷的情況下,大眾、福特、通用等品牌不斷強化營銷手段,日系品牌面臨的挑戰依舊巨大。
廣本前5月銷量增五成
本田中國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廣汽本田累計銷售24.3萬輛,同比增長49.2%,東風本田累計銷售14.5萬輛,同比僅增長9.3%。 「廣汽本田的增長主要是受新車型的帶動。」本田中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去年換代的飛度和奧德賽今年都取得了較好的銷量。
據了解,帶動本田在華銷量增長的產品主要是繽智、XR-V、飛度和奧德賽,其中小型SUV繽智和XR-V,今年前5月銷量已分別達到4.3萬輛和3.4 萬輛,成為銷量支柱;而A級兩廂轎車飛度今年前5月銷量為4.9萬輛,同比增幅高達349.4%;MPV車型中,奧德賽銷量為2.1萬輛,同比增長 170.9%。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款車均是去年換代或新上市的產品。其中,繽智和XR-V在去年底上市,而飛度和奧德賽分別於去年5月和8月換代上市。更多相關信息請查閱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撰寫的2015年5月四家日系車在華銷量同比增長。
根據乘聯會統計數據,今年前4月,小型SUV市場銷量達到50.7萬輛,增速高達373%,成為乘用車市場中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此外,前4月MPV市場銷量增速也達到20%。
分析認為,對中國市場變化的快速反應是本田銷量回暖的主要原因。實際上,本田自去年7月起曾一度處於銷量下滑的階段,直至今年3月才開始回暖。
SUV帶動日系車回暖
銷量回暖的不只是本田,2015年以來,整個日系車的市場占有率也開始攀升。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今年4月日系車市場占有率達到16.5%,環比上升近2.5個百分點。「日系品牌受到SUV產品的帶動比較大。」乘聯會秘書長向記者表示,本田、豐田都在這一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一說法得到了銷量數據的印證。在本田的銷量中,新上市的繽智和XR-V兩款小型SUV的銷量貢獻達到20%。
根據豐田官方發布的數據,2015年前5月,豐田在中國市場新車累計零售銷量為41.2萬輛,同比增長也高達16.1%;其中,3月剛上市的廣汽豐田漢蘭達在5月售出9000輛,上市以來累計銷量超過2萬輛。
6月3日,馬自達也發布消息稱,前5月馬自達品牌在中國市場累計銷售9.9萬輛,同比增長17.9%。1~5月累計銷量同樣創下該品牌在華同期歷史新高。
截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日產尚未發布最新銷量數據。據乘聯會統計,東風日產旗下SUV奇駿前4月銷售4.2萬輛,同比增長182%。但是同期日產在華銷量僅為39.2萬輛,同比微降2.5%。
儘管日系車回暖跡象明顯,但在部分行業人士看來,僅依靠SUV市場,日系品牌或難以持續增長。
有分析稱,小型SUV銷量的增長主要是受到產品拉動,而去年8月之後包括北京現代ix25、換代的上海通用別克昂科拉等小型 SUV紛紛上市,導致這一市場的競爭不斷加劇。由於去年8月之後小型SUV市場基數急劇增大,所以在今年8月之後該市場的同比增速將會放緩。
2016年下半年以來,日系車在華銷量排名一直不穩定。7月,本田「打敗」6月銷冠日產登上「日系之巔」,連霸兩個月度冠軍寶座後,在「金九」旺季又被日產反超,數據顯示,在轎車這一最傳統的細分領域,日系車繼續整體走強,累計銷量達到36.81萬輛,比上一月又增加了6萬餘輛。廣汽本田雅閣還首次超越了大眾帕薩特,登頂中級車銷量冠軍。
除了雅閣外,前30名車型中,日系車數款車型上榜,且單月銷量走勢均較去年同期同比有增。澎湃新聞根據乘聯會9月公布的產銷數據統計了一下日系車銷量,在華的9家合資企業均在9月實現同比上揚(本田中國進口車型除外),8家車企單月增幅達到10%以上。
其中,東風日產以單月11.52萬輛的成績實現同比三成以上的增幅,位居日系車企第一。長安馬自達、一汽馬自達和廣汽三菱也在金秋九月表現出了強勁的市場爆發力,以1.98萬輛、1.05萬輛和4518輛實現了同比45%以上的增幅。
9月日系車銷量排名
在中高級車市場,轎車銷量排名變化也十分顯著。大眾帕薩特被後來者雅閣趕超。9月份,帕薩特單月銷量1.5萬輛,前九月銷量12.5萬輛,相較去年同期15.6萬輛,下降了21.8%。廣汽本田雅閣以多賣300台的微弱優勢,首次登頂中級車銷量王。
廣汽本田雅閣9月銷量1.6萬輛,同比增加38.7%
另一匹日系轎車銷量「黑馬」是東風日產的軒逸。9月份軒逸銷量達到了3.76萬輛,排名所有轎車車型銷量第二,雖然沒有超越大眾朗逸,但是單月份與朗逸僅僅只有2000台的差距。業內分析認為,軒逸的改款贏得了市場喜愛。其次,目前,軒逸在終端銷售有一萬元以上的巨大優惠幅度,頗受市場歡迎。
此外,日系的豐田卡羅拉在新車改款上市之後,也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9月銷量達到2.5萬輛,前九月銷量達到22.9萬輛,同比大漲34.7%。
一些新生代的日系車型諸如馬自達昂克賽拉、雷凌等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9月份,昂克賽拉銷量接近1.5萬輛,相較去年同期8899輛,同比大漲67.5%。今年前九月,銷量更是接近10萬輛,同比增幅達到45.3%。雷凌則以9月1.3萬輛的成績,同比實現三成的漲幅,前九月銷量達到8.7萬輛,增幅達到了近36.5%。
自總體而言,作為最傳統的細分市場之一,轎車領域各品牌瓜分市場局面日益突出,一家獨大情況不再出現。9月轎車市場,日系車型多款銷量飄紅,大部分日系車型9月均同比有增,也表現出了強勁的市場後發力。
日本媒體日前報導,今年日系車在中國銷售形勢非常好,總銷量有望首次突破400萬輛,將創歷史新高。更多相關行業信息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基本型乘用車(轎車)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日系車的走紅,與國家對小排量汽車實行稅收減半的優惠和日系自身油電混動技術較為完備密不可分,在國內對新能源汽車大力推廣的當下,日系過硬的混動技術受到了市場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