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民間融資蓬勃發展,是對現行正規金融有益補充。民間融資的發展壯大,其規模越來越大、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廣泛,暴露出的風險性問題也越來越顯著, 規範和引導民間融資市場規範發展已經迫在眉睫。以下對我國民間融資的現狀分析。
① 風險性越發突出。民間融資是游離於正規金融領域之外的一種經濟形式, 未被納入到金融監管和國家信用控制管理系統,幾乎不受現有金融法律法規的制約。正是由於民間融資活動的不規範,民間融資帶有一定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引發了一系列經濟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
② 規模越來越大。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整個經濟體系對金融市場的需要呈現出越來越快的增長勢頭,但是受現有運作模式和信貸規則缺陷的制約,正規金融機構所提供的信貸數量遠遠無法滿足經濟體發展的需要。在這種背景下,民間融資成為了正規金融領域重要而有益的補充,其規模越來越大,發展十分迅速。
③ 融資利率水平高於正規金融市場。相對於正規金融領域的借貸成本, 我國民間融資市場的借貸利率市場化程度要高得多。
④ 參與主體日趨多樣化。 民間融資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參與民間融資活動的群體也在不斷擴大,參與主體日趨多樣化。 參與主體的範圍已經擴展到城鎮居民、個體工商戶、私營業主、公務員、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等。 民間融資的形式的也由最初的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簡單借貸發展到當前居民、企業、行政事業單位、以及正規金融機構之間的相互借貸。
近來民間融資規模不斷擴大,融資利率處於階段性高位,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可從目前民間融資市場上資金的供求兩方面進行分析。從資金供給方面來說,受到近期股票市場相對走勢低迷和房地產市場宏觀政策不利等因素的影響,投資者把目光轉向了收益率較高的民間融資行業。而資金的需求更是推動民間融資市場不可缺少的動力。2017-2022年中國融資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鑑於人民幣進入升值通道,國內通貨膨脹率又持續在高位,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並不樂觀,企業維持日常經營、進行擴大生產、償還到期債務、滿足驗資要求需要資金的支持。但隨著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宏觀經濟不斷收緊,商業銀行可用於放貸的超額準備減小,信貸量下降。對於原本就難以取得貸款的中小企業來說,銀行貸款以外的融資渠道亟待開發,這位民間融資的發展提供了機會。可以說,供需雙方力量的共同作用為民間融資的迅猛發展奠定了基礎。
更多融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融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