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食品報告 >> 食品安全 >> 2025年食品安全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食品安全危機下的古茗:從擴張狂飆到增長瓶頸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中國現制茶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古茗作為「下沉市場之王」,憑藉供應鏈優勢和加盟模式迅速崛起,成為行業中的重要玩家。然而,隨著2025年2月成功登陸港交所,古茗的高光時刻並未帶來預期的輕鬆,反而面臨拓店增速放緩、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市場競爭白熱化等多重挑戰。從「狂飆」到「剎車」,古茗的萬店目標似乎已成泡影,而其背後的深層次問題也逐步顯現。

  一、擴張速度放緩:從「狂飆」到「剎車」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食品安全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古茗的擴張速度在2024年後顯著放緩。數據顯示,2023年,古茗新增門店超2300家,但2024年前三季度僅淨增778家,同比減少66%。與此同時,2024年古茗營收增速降至14.5%,相比於2023年38.1%的營收增速大幅下滑,單店日均GMV也從5800元下滑至5200元。值得注意的是,古茗浙江大本營的同店GMV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很明顯,古茗正從「狂飆」邁入到「剎車」階段,昔日萬店目標已經很難達成。

  在古茗減速背後,市場飽和與內卷是首當其衝的挑戰。據統計,古茗80%門店位於二線及以下城市,鄉鎮門店占比達40%。由於下沉市場門店密度已接近臨界點,部分地區開始出現「左右互搏」現象,從而導致加盟商流失率從2021年的6.2%攀升至2024年的11.7%。此外,供應鏈邊界限制也制約了古茗的進一步擴張。古茗採取「倉庫覆蓋150公里」的策略,品牌旗下75%門店位於倉庫輻射範圍內,但供應鏈建設成本高昂,導致公司2023年負債率高達95%,限制了品牌向一線城市及新區域擴張。

  二、加盟模式下的信任崩塌

  古茗門店擴張速度放緩的根本原因在於其加盟模式曾是品牌擴張利器(加盟店占比99.9%)。然而,加盟模式是一把雙刃劍,若品牌管理把控出現問題,品控、服務、食品安全問題等不免會成為「定時炸彈」。2022年以來,古茗多次因食品安全問題登上熱搜。2022年,品牌旗下門店使用過期原料被罰、飲品中喝出壁虎;2024年,古茗陷入疑似「血痰」事件,引發輿論危機。儘管最終澄清,但在網際網路投訴平台中,相關投訴仍然十分驚人。

  由加盟模式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暴露出古茗的管理漏洞。古茗雖設置6輪審核、150道測試題的高准入門檻,但為衝刺萬店目標,2024年推出的「首年免加盟費」政策,導致品控標準鬆動。與此同時,古茗97%收入來自向加盟商銷售原材料,利潤導向下,品牌對違規門店處罰力度不足,自然難以根治食安隱患。不斷出現的食安問題正在讓古茗面臨消費者信任流失,28.2%消費者將「質量安全」作為茶飲消費首要考量,而古茗多次負面事件已動搖其「鮮果茶性價比之王」的品牌認知。

  三、供應鏈優勢能否抵禦行業寒冬?

  相關行業預計顯示,2025年國內現制茶飲市場規模增長率將降至12.4%。面對行業增速放緩和價格戰加劇的不利局面,古茗試圖通過差異化策略破局。客觀來看,古茗存有獨到的優勢與潛力。比如在供應鏈護城河上,古茗擁有22個自營倉庫、能實現48小時鮮果直達、冷鏈成本僅占GMV1%(行業平均2%),種種優勢支撐了其高頻推新能力。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共計推出85款新品,推新數量相當驚人。此外,古茗這些年構建起了下沉市場壁壘,其鄉鎮門店占比超40%,單店年利潤37.6萬元,利潤率20.2%,顯著高於行業均值。

  但是,挑戰與隱憂同在。整體來看,古茗目前正面臨產品同質化的危機,招牌產品「超A芝士葡萄」與競品高度雷同,缺乏爆款創新,在過去的2024年竟然無一新品出圈。以及嚴重的價格戰困局。隨著古茗被迫加入「9.9元」混戰,旗下鮮奶茶降價至9.9元,公司毛利率已從30.6%下滑至29.9%。同時相比於競品,古茗增量空間受限。品牌未布局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且出海尚無明確計劃,而競品已經在海外市場拔得頭籌,並憑藉旗下獨立品牌搶占咖啡賽道。

  古茗的困境,折射出的是新茶飲行業的集體焦慮。在資本催熟下,規模擴張與品質管控難以兼得。若不能解決食安痼疾、突破同質化競爭,即便坐擁供應鏈優勢,古茗也可能在「下沉市場護城河」中陷入增長停滯。未來,其需在拓店策略上更精細化,並通過數位化管理強化加盟商管控,方能在行業洗牌中守住「老二」地位。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是古茗的挑戰,更是整個行業必須面對的現實。

2025年食品安全投資分析:市場趨勢與監管政策解讀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不斷提升,食品安全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近年來,國家在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管力度持續加強,特別是在節假日期間,相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確保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環節的安全。以下從多個角度分析當前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點及未來投資趨勢。

  一、食品安全監管強化生產銷售環節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食品安全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在「五一」和端午節假日期間,加大對米麵油、肉蛋奶等大宗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同時,大型食品銷售連鎖企業、食品批發企業、商場超市也被列為重點監管對象。這一舉措旨在從源頭把控食品安全,確保消費者能夠購買到放心食品。

  二、食品安全監管聚焦餐飲服務環節

  餐飲服務環節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中之重。通知明確要求,以連鎖餐飲服務企業、集體用餐配送企業、中央廚房、學校食堂、旅遊定點接待單位、農家樂、農批(貿)市場等為重點對象,加強食品安全風險排查和隱患綜合治理。旅遊景區、商業區、車站、碼頭和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重點場所,以及網絡餐飲等新興業態,也被納入監管範圍,嚴防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常態化

  為確保節日期間食品安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組織開展粽子等節日熱銷食品專項抽檢。對於抽檢不合格的食品,將及時開展核查處置,切實防控食品安全風險。這一措施不僅提升了食品安全的透明度,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消費保障。

  四、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

  通知強調,各地要依法依規、從嚴從快打擊食品安全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嚴格落實處罰到人。對於涉嫌犯罪的案件,一律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這一嚴厲的執法態度,有效震懾了潛在的違法行為,進一步提升了食品安全監管的威懾力。

  五、食品安全消費提示與反浪費宣傳

  為引導消費者科學、理性消費,通知要求各地及時發布節日相關食品安全消費提示,並做好反食品浪費宣傳。同時,相關部門將及時受理和處置消費者投訴舉報,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六、食品安全應急值守制度完善

  在節假日期間,食品安全應急值守制度被嚴格落實。相關部門將積極穩妥處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響應,最大限度地減少食品安全事故對公眾健康的影響。

  總結

  食品安全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國家通過強化生產銷售環節監管、聚焦餐飲服務環節、常態化抽檢監測、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發布消費提示以及完善應急值守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未來,隨著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和消費者意識的提高,食品安全領域將迎來更多投資機會,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2016年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分析:抽檢合格率96.8%

  中國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2017年食藥監總局將繼續組織全國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全面推進抽檢工作,特別是加大對農藥獸藥殘留、重金屬及環境污染等因素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和與人民群眾緊密相關的餐飲食品的抽檢力度和頻次。

  從中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來看,中國食品安全狀況總體穩定,正在向好。2015年,蔬菜、水果、茶葉、畜禽產品等主要食用農產品抽檢合格率為97.1%,質量安全總體水平在高位波動。2016年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抽檢數據統計如下。

  2016全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在全國範圍內組織抽檢了25.7萬批次食品樣品,總體抽檢合格率為96.8%,與2015年持平,比2014年提高2.1個百分點。抽檢結果顯示,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

2016年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分析:抽檢合格率96.8%

  抽檢結果顯示,大宗日常消費品抽檢合格率總體保持較高水平,糧食加工品為98.2%,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為97.8%,肉、蛋、蔬、果等食用農產品為98.0%,乳製品為99.5%。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共抽檢2532批次,其中有0.9%的樣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0.4%的樣品符合國家標準但不符合產品包裝標籤明示值。1299家大型生產企業的18030批次樣品和19家大型經營企業集團2949個門店的30599批次樣品的合格率分別為99.0%和98.1%,比總體合格率分別高出2.2和1.3個百分點。

  特別是從2014至2016年的抽檢情況看,調味品、飲料、水果製品、蛋製品、水產製品、澱粉及澱粉製品、豆製品、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等9類的抽檢合格率逐年升高。一些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品種和指標,如乳製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小麥粉中的黃麴黴毒素B1、蛋製品中的蘇丹紅等,三年抽檢樣品均全部合格;花生油中的黃麴黴毒素B1、水果乾製品中的菌落總數、餐飲自製發酵麵製品中的甜蜜素等抽檢合格率逐年提高。

  在2016年抽檢中,不合格產品主要問題有:一是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占不合格樣品的33.6%。二是微生物污染,占不合格樣品的30.7%,其中因致病性微生物導致的不合格樣品占此類不合格的25.6%。三是質量指標不符合標準,占不合格樣品的17.5%。四是重金屬等元素污染,占不合格樣品的8.2%。五是農藥獸藥殘留不符合標準,占不合格樣品的5.5%。六是生物毒素污染,占不合格樣品的1.1%。七是檢出非食用物質,占不合格樣品的0.7%。八是其他問題,占不合格樣品的2.7%。

  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源頭污染,包括土壤、水源等環境污染導致重金屬和有機物在動植物體內蓄積,農藥獸藥、農業投入品的違規使用導致農藥獸藥殘留等超標;二是生產經營過程管理不當,比如生產、運輸、貯存等環節的環境或衛生條件控制不到位,生產工藝不合理,出廠檢驗未落實等;三是當前基層監管人員總體能力水平與監管任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適應。

  針對抽檢發現的問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組織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不合格食品及其生產經營單位及時採取處置措施,2016年共處置生產經營單位9264件次,罰沒總額達1.2億元,下架封存不合格食品428.2噸、召回326.9噸。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和處置信息由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按照規定向社會公布。更多相關食品安全行業市場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食品安全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郭文奇表示,2017年食品安全抽檢工作將比2016年更加突出重點、聚焦靶向、明晰事權、拓寬應用。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食品安全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食品安全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食品安全精選報告、食品安全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食品安全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食品安全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