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食糖行業分析報告 >> 食糖發展趨勢

食糖發展趨勢

2014-09-10 09:51:29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食糖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調味品,炒菜、熬粥、製作點心和小吃,樣樣都要用到它。食糖價格的上漲直接帶來的是下游食品行業成本的上升,100%的糖果生產企業以及飲料等用糖企業受到影響。食糖如此重要,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析未來我國食糖進口貿易呈現的趨勢。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過去10年,我國食糖消費量年均增長速度為3.7%,遠超過食糖產量1.6%的增長速度,成為亞洲乃至世界增長潛力最大的食糖市場。目前,中國是位居巴西、印度、歐盟之後的世界第四大食糖生產國,同時也是位居印度、歐盟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食糖消費國。中國雖是世界食糖消費大國,但人均食糖消費量低,2012年人均消費僅11.2公斤,遠低於世界人均23.7公斤的水平。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近年我國食糖進口呈現出四大特點,主要表現在進口量急劇增加,連續兩年超配額進口,進口來源國高度集中於巴西。隨著國內食糖進入增產周期,供需有望達到基本平衡,近期進口需求可能明顯減少。我國長期食糖供需形勢不容樂觀,未來大規模進口可能成為常態。國際食糖貿易波動性加劇,我國食糖進口安全風險增加。具體分析如下:

  特點一:國內食糖供需有望達到基本平衡,近期進口需求可能明顯減少。我國食糖進入增產周期,中國糖業協會預計,2012/13年我國食糖產量1350 萬噸,較上一年度增加175萬噸,增幅14.9%。2013年以來,國內糖價延續弱勢格局,較低的糖價促使國內消費回暖,主要含糖食品產量快速增長,估計2012/13年我國食糖消費量為1340萬噸,供需能達到基本平衡,但連續兩年超配額進口,庫存高企,庫存消費比將達到56%的超高水平。

  特點二:國內食糖供應充足,市場對進口糖的依賴程度可能明顯減少。在國內食糖供應充足的背景下,我國食糖進口規模深受國際糖價走低的影響。因主產國巴西大幅增產,預期創歷史最高紀錄,全球食糖持續供需過剩的格局,對國際糖價形成下行壓力。美國農業部預計,2012/13年全球食糖產量1.72億噸,全球食糖消費量1.63億噸,供求過剩達950.3萬噸,低於上一年度1269.2萬噸的高水平,但庫存消費比繼續提升,達到 23.5%,為近5年來最高水平。

  隨著市場供應大量增加,2013年1~4月,國際糖價繼續震盪走低,ICE11#原糖期貨價在4月中跌至近3年來低點。進口成本價的優勢依然突出,巴西原糖進口成本價仍比廣西南寧批發價低1000~1150元/噸,促使國內企業繼續大量進口食糖,但增勢明顯減緩。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3年一季度,我國進口食糖52.9萬噸,同比增長6%。遠低於2012年同期529.4%的增幅。預計全年進口規模將會低於近兩年300萬噸左右的水平,但仍有可能超配額進口食糖。2013年,我國食糖進口配額仍為194.5萬噸,國際食糖市場接近4000萬噸的龐大庫存,使國際糖價缺乏大幅上漲的動力,而國內食糖成本還將呈剛性增長,國內外糖價倒掛的情形仍將持續,配額外進口依然有利可圖。美國農業部預計,2012/13年度中國食糖進口量為200萬噸,較上一年度的419萬噸減少近50%。

  特點三:我國食糖長期供需形勢不容樂觀,未來大規模進口可能成為常態。從長期來看,由於我國糧食安全的壓力,我國食糖生產受到土地資源限制的瓶頸,依靠單產提高實現產量增長的潛力有限,保障供給增長困難重重。而食糖消費隨著居民消費習慣的改變和消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農村食糖消費的增加,以及食品、飲料工業快速發展,仍將持續快速增長勢頭。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1-2016年中國食糖行業當前現狀及未來趨勢發展預測報告》了解到,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仍將保持在7%以上的增速,我國食糖消費還有巨大的上升空間。FAO-OECD最新農業展望報告預測,到2021年中國食糖消費量可能增至1987萬噸,將超越歐盟成為全球第二大食糖消費國。因此,大量進口可能成為常態。FAO-OECD預測,到2021年中國食糖進口量將達到480 萬噸,進口依存度將提升至23%,國際市場對我國食糖產業的影響將逐步深化。

  特點四:食糖國際貿易波動性加劇,進口安全風險增加。世界食糖貿易有其特殊性。由於食糖是各國高度保護的農產品之一,已開發國家平均進口關稅稅率為 122%,發展中國家為55%。儘管全球食糖產量已達到1.7億噸左右,但食糖國際貿易量僅占30%多,其中各國政府雙邊協定貿易約占1/3。因此,食糖實際自由貿易量很小。

  2006年歐盟糖業改革後,由淨出口國轉為淨進口國,全球食糖產量和出口量高度集中於巴西、印度和泰國,三國占全球產量40%以上,占全球出口量高達 60%以上。因此,三國產量和出口量的小幅度變化往往會導致國際糖價的大幅波動。因此,食糖在國際市場上是波動最大的農產品。

  巴西在食糖國際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其出口量占全球40%以上,巴西實行食糖和燃料乙醇聯產,兩者均使用甘蔗為原料進行生產,政府根據國際糖價和國際油價的變動調整燃料乙醇和汽油的混合比例,從而影響其國內糖廠使用甘蔗生產原糖的比例。因此,燃料乙醇的發展,使食糖價格和國際油價形成緊密的聯動關係。國際油價深受主產國地緣政治和投機資金等因素影響,其日益增強的傳導作用將使未來國際食糖貿易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加劇。

  我國入世後食糖進口依存度多年不足10%,但從2010年起隨著進口激增,進口依存度逐年攀升,從2010年10.7%提升至2012年的 28.9%。由於我國食糖進口來源國高度集中,2013年一季度,我國自巴西進口食糖所占比重仍高達62.6%。隨著未來進口依存度的不斷提升,我國食糖進口安全風險也將大為增加。

更多食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食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