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一般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學工業。範圍很廣,產品很多。原油經過裂解、重整和分離,提供基礎原料,如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萘等。展望未來,預計2022年在油價上漲、石油化工下游應用領域不斷拓展以及環保背景下,石油化工企業將加快轉型步伐。
2022年半程已過,關於全球經濟形勢和全球原油需求形勢的判斷成為了市場主要關注焦點。 從現實來看,歐美通脹高企且不斷上升、全球央行態度愈加強硬、經濟衰退預期不斷升溫。短期來看,受宏觀 經濟走弱影響,市場對全球原油需求產生了擔憂。
石油市場分析數據中心顯示,中國石油(601857)10月20日獲融資買入4433.39萬元,占當日買入金額的17.14%,當前融資餘額23.30億元,占流通市值的0.28%,超過歷史80%分位水平,處於相對高位。融券方面,中國石油10月20日融券償還5.86萬股,融券賣出9.06萬股,按當日收盤價計算,賣出金額46.75萬元,占當日流出金額的0.21%;融券餘額2924.58萬,超過歷史80%分位水平,處於相對高位。
石油市場分析數據顯示利潤總額方面,2016-2020年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跟隨營業收入變化,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5155.5億元,下降13.5%。2021年我國規上企業利潤總額首次突破萬億元,達1.16萬億元。預計2022年我國規上企業利潤總額將達1.87萬億元。
近年來,隨著工業大規模的發展,污染越來越嚴重,工業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環境矛盾越來越突出,世界各國人民環保意識日漸增強。尤其是近十年來,隨著全國範圍內的霧霾天氣,空氣品質下降,政府部門開始高度重視化學工業帶來的環境污染,積極推進節能減排,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並先後出台了多項產業政策,鼓勵環保型石化產業的發展,鼓勵石油化工行業加大末端產品的深度加工和回收利用,減少對於大氣、水資源的直接排放。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支持為石油化工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
綜上看來今年以來石油市場受到國際原油需求和價格的影響嚴重,石油價格也呈現增長的態勢。
新一輪減產協議的實施,中美貿易爭端得到緩解,2019年我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總收入116207.93億元,將持續鞏固老油田,開發新油田,加快海上油田開發,以下是石油市場發展前景分析。
煤炭仍是我國首要的能源來源,但在交通運輸業、工業和農業中,石油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石油行業分析指出,在處於「文革」鼎盛時期的1969年,我國的石油需求量居世界第25位,而今,它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同時也是石油和其他液體燃料的第一大淨進口國。
在我國石油需求不斷增長之際,全球石油工業正經歷著自歐佩克實施禁運以來的最重大轉變。石油市場發展前景指出,受高企油價和技術進步的推動,世界超級石油巨頭、主要的石油生產國和獨立的石油大亨紛紛進軍非常規石油領域。相對於常規石油,非常規石油的全球儲量更多,分布也更廣泛。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2019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末,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6271家, 2019年,石油和化工行業營業收入1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3%;利潤總額6683.7億元,同比下降14.9%,分別占全國規模工業營業收入的11.6%和10.8%。
石油和化工行業進出口總額7222.1億美元,同比下降2.8%。石油市場發展前景指出,資產總計13.40萬億元,同比增長7.7%;資產負債率55.92%,同比上升1.1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320.8億元,同比擴大9.7%;行業虧損面達17.6%。
華北、東北、華南和華東四大地區的煉油能力分別為2.7億噸/年、1.24億噸/年、1.14億噸/年和1.01億噸/年,分別占比36%、16%、15%和13%,合計占比81%,呈現出以東部為主,中西部為輔的梯次分布。從煉油省市布局來看,山東、遼寧、廣東是我國煉油能力的主要大省,合計煉油能力3.43億噸,占全國總產能45.5%。
考慮到原油資源的稀缺性與不可再生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我國石油化工產業堅持走深度加工路線,國家工信部和發改委制定的石油化工產業政策要求對原油「吃干榨盡」,生產高附加值的輕質油品和石油次生產品將是未來石油工業調控的重點和指導方向,提升石油化工加工企業產品附加值和經濟效益將是一種長期的必然趨勢,以上便是石油市場發展前景分析所有內容了。
【中國報告大廳價格指數訊】根據中國報告大廳對2024年1-7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進行監測統計顯示:2024年7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104.3,同比增長4.3%。
2024年1-7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
時間 | 價格指數 | 同比增長(%) |
---|---|---|
2024年7月 | 104.3 | 4.3 |
2024年6月 | 104 | 4 |
2024年5月 | 103.4 | 3.4 |
2024年4月 | 99 | -1 |
2024年3月 | 95.8 | -4.2 |
2024年2月 | 95.2 | -4.8 |
2024年1月 | 95.6 | -4.4 |
2024年1-7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漲跌圖(%)
附表:
2024年7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104.3,同比增長4.3%。
2024年6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104,同比增長4%。
2024年5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103.4,同比增長3.4%。
2024年4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99,同比下降1%。
2024年3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95.8,同比下降4.2%。
2024年2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95.2,同比下降4.8%。
2024年1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95.6,同比下降4.4%。
以上就是2024年1-7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統計,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以及中國報告大廳數據中心整理髮布,僅供參考。
【中國報告大廳訊】根據中國報告大廳對2024年1-6月全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出口交貨值進行監測統計顯示:2024年6月全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出口交貨值148.7億元,同比增長1.6%,2024年1-6月全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出口交貨值為956.8億元,累計增長12.8%。
2024年1-6月全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出口交貨值分月數據
時間 | 當期值(億元) | 累計值(億元) | 同比增長(%) | 累計增長(%) |
---|---|---|---|---|
2024年2月 | 0 | 320.1 | 0 | -4.2 |
2024年3月 | 180.7 | 500.7 | 54.9 | 11.1 |
2024年4月 | 142.9 | 643.7 | 13.8 | 11.7 |
2024年5月 | 147.7 | 807.6 | 17 | 15 |
2024年6月 | 148.7 | 956.8 | 1.6 | 12.8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出口交貨值月度數據
附表:
2024年1-02月全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出口交貨值累計值為320.1億元,累計下降4.2%。
2024年3月全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出口交貨值為180.7億元,累計值為500.7億元,同比增長54.9%,累計增長11.1%。
2024年4月全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出口交貨值為142.9億元,累計值為643.7億元,同比增長13.8%,累計增長11.7%。
2024年5月全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出口交貨值為147.7億元,累計值為807.6億元,同比增長17%,累計增長15%。
2024年6月全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出口交貨值為148.7億元,累計值為956.8億元,同比增長1.6%,累計增長12.8%。
以上就是2024年1-6月全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出口交貨值統計,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及中國報告大廳數據中心整理髮布,僅供參考。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石油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2022年國際油價飆升。亞太地區石油貿易總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全球主要石油資源地區均將瞄準亞洲市場,以下對石油的未來趨勢分析。
2021年全球石油產量約44.23億噸,同比增長1.3%。2019-2024年中國石油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2021年4月以來,隨著油價快速回升,各國開始逐步提升產量,其中美國油氣生產活動並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美國原油產量同比下降1.3%至5.57億噸,輕烴(NGL)產量繼續增長3.4%至2.68億噸,合計石油總產量約為8.25億噸,與上年持平,仍是全球第一大產油國。俄羅斯產量增長2%,至5.34億噸,躍居全球第二。沙特減產1.1%,產量降至5.3億噸,中國維持了較高的勘探開發力度,產量增長2.5%。
全球石油市場呈現石油需求與經濟走勢高度相關,交通用油主導需求增長,技術變革提升供應能力,北美供應占比提升,原油品質愈加輕質化,油品貿易所占比例不斷上升,貿易市場不穩定性加強等特徵和趨勢。現從三大趨勢來了解石油的未來趨勢分析。
美國頁岩油革命的第二波浪潮即將到來,它將影響國際油氣行業的整體格局。2018年以來,美國引領著全球石油供應增長。預計到2024年底,美國石油出口量預計將增加至900萬桶/天,出口規模將超過俄羅斯,逼近沙特的水平,令全球石油供應端更加多樣化。此外,美國將占到全球液化天然氣貿易增量的75%。
到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量將達710萬桶/天。主要增長引擎來自亞洲和美國。預計到2024年,中國與印度的需求將旗鼓相當。比羅爾指出,隨著電動車技術日新月異,汽油需求不及以往。預測未來5年,石化產品、航空燃料是需求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兩方面因素推動著石油行業規則發生變化:一方面是基於對石油、天然氣可持續性生產的進一步關注;另一方面,國際海事組織(IMO)將修訂《防止船舶污染國際公約》附錄六,遠洋船舶使用的海洋燃料油的最高硫含量將從3.5%降低到0.5%。新修訂的公約計劃於2020年1月1日起生效,它對全球油企的煉化、運輸環節提出更高要求。
石油需求總量下跌,2022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長逐漸放緩。當下油品貿易占比上升,石油的原料屬性將更加凸顯。委內瑞拉是全球最大的重油儲藏區,若未來解除制裁,該國產量增長,將進一步提升重質原油的市場占比。
以上就是石油的未來趨勢分析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