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魚肉質鮮美細膩、蛋白含量高,是人類理想的健康食品。我國梭魚主要分布在長江口以北至渤海灣,2019年市場銷售主要以海洋捕撈為主,海洋捕撈產量達到11.8萬噸,以下是梭魚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梭魚是一種世界性分布的經濟魚類,廣泛棲息於淡水、河口和海水中。梭魚屬於雜食性魚類,在天然環境中主要攝食有機碎肩,在實際生產中可以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梭魚行業分析指出,我國梭魚養殖主要以海洋捕撈為主,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鑑2020》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梭魚海洋捕撈產量為11.8萬噸,同比2018年的13.5萬噸下降1.7萬噸。
梭魚行業發展現狀指出,我國梭魚產品市場蘊含著巨大潛力,全國共有1200多家梭魚企業,年產值100多億元,梭魚產業占全球40%的份額。其中,規模以上梭魚企業有30多家,主營業務收入87.3億元,年銷售收入過億元梭魚企業有10家。
目前,我國梭魚海洋捕撈主要集中在江蘇、山東、廣東和福建等地,2019年江蘇省梭魚海洋捕撈產量為3.01萬噸,山東省梭魚海洋捕撈產量為2.65萬噸,廣東省梭魚海洋捕撈產量為2.42萬噸,福建省梭魚海洋捕撈產量為1.45萬噸。
江蘇梭魚的養殖模式包括精養和混養,主要是與草魚、鯽魚、鯉魚、南美白對奸、蟹等品種混養。由於混養的品種及放養數量差異,梭魚產量差異較大。梭魚與鯽魚、鯿魚、鰱、鱅等的混養,是梭魚養殖中最重要的混養模式。
江蘇梭魚養殖主要集中在贛榆、大豐、射陽一帶。全省從事梭魚育苗的主要單位有五六家,育苗水體5000立方米,苗種培育池60畝,年產苗量在2億左右,年培育優質梭魚苗8000萬尾。一齡魚種培育面積6500畝,年生產大規格魚種4000萬尾。成品魚養殖面積55000畝,平均畝投放苗種800—1000尾。
精養:養殖面積在10—200畝,每畝投放1000—1500尾,搭配適量鰱鱅魚,配備足夠增氧設備,一般畝產達到1500—1800斤。
魚魚混養:養殖面積50—500畝,每畝投放梭魚600—1000尾,搭配銀鯽魚種800—1000尾,以及適量鰱鱅魚種。梭魚行業發展現狀指出,畝產梭魚800—1200斤,銀鯽魚1000斤。
魚蝦混養:梭魚的苗種培育和成品魚養殖與南美白對蝦混養,每畝投梭魚500尾,蝦苗5萬尾。畝產梭魚700斤,對蝦500—700斤。
粗養:主要是海水養殖,圍灘或港灣,養殖面積1000—10000畝,甚至更大,苗種靠納入天然苗,少量投放人工苗。每畝投放200—500尾。
總的來說,我國梭魚業主要布局在海濱和一些近海島嶼上,開發形式上以海濱觀光、海上游釣、海島旅遊和綜合開發為主體。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海釣作為更為親近自然和刺激的休閒旅遊項目,梭魚在未來幾年將成為高端釣者的新寵,以上便是梭魚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梭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梭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