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魚屬于海水性魚類,分布在我國長江口以北至渤海灣,偏冷水性品種。2019年山東省梭魚海洋捕撈產量為2.65萬噸,廣東省梭魚海洋捕撈產量為2.42萬噸,以下是梭魚行業現狀分析。
我國梭魚養殖已有很長歷史,從納海水天然苗進行港養的粗放養殖方式開始,上世紀70年代贛榆漁民即從海水中捕撈天然梭魚苗進行小規模的海水池塘養殖。80年代開始,一些科研院校投入人財物進行梭魚的生物學研究及人工繁殖技術探索。梭魚行業分析指出,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拉開了梭魚養殖的序幕。
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鑑2020》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梭魚海洋捕撈產量為11.8萬噸,同比2018年的13.5萬噸下降1.7萬噸。梭魚行業現狀分析預計2020年我國梭魚海洋捕撈產量突破15萬噸,同比2019年的11.8萬噸上升3.2萬噸。
江蘇是我國梭魚養殖的重要地區。江蘇梭魚養殖主要集中在贛榆、大豐、射陽一帶。全省從事梭魚育苗的主要單位有五六家,育苗水體5000立方米,苗種培育池60畝,年產苗量在2億左右,年培育優質梭魚苗8000萬尾。一齡魚種培育面積6500畝,年生產大規格魚種4000萬尾。成品魚養殖面積55000畝,平均畝投放苗種800—1000尾。
同時,廣東、福建、湖北等城市一些科研單位和民間養殖人士都投入了一定的人財物進行課題攻關,取得了很快的發展,但我國梭魚養殖還存在三個重大問題:
1、親魚品質問題
梭魚人工育苗發展以來,用於人工繁殖的親魚主要來自人工養殖,這樣勢必增加近親繁殖的機會,出現基因變異,種質退化,進而嚴重影響梭魚的生長速度。
2、苗種品種問題
經過人工繁殖的魚苗,中間培育過程由於餌料問題和生產技術不成熟,培育成活率較低,梭魚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制約了養殖的發展。
3、市場問題
梭魚作為海水品種,沿海一帶人們比較熟悉,市場接受較快,目前主要銷往上海、杭州、寧波、青島、天津,市場比較狹隘,我國中西部地區認知較少,市場有待開發。目前日市場需求量只在2萬公斤徘徊,這一條嚴重製約梭魚產業的發展。
目前,我國梭魚的養殖模式包括精養和混養,主要是與草魚、鯽魚、鯉魚、南美白對奸、蟹等品種混養。由於混養的品種及放養數量差異,梭魚產量差異較大。梭魚與鯽魚、鯿魚、鰱、鱅等的混養,是梭魚養殖中最重要的混養模式,以上便是梭魚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梭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梭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