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通信報告 >> 通信 >> 2025年通信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全球通信業務收入穩步提升 行業已形成多元化競爭格局

  中國報告網網訊,通信行業發展好壞對於國家經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近幾年全球各國都在通信行業投入大量資金,手機出貨量也在不斷增長中。

  通信是移動體之間的通信,或移動體與固定體之間的通信。移動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車、火車、輪船、收音機等在移動狀態中的物體。

  通信行業現狀分析

  通信是人與人或人與自然之間通過某種行為或媒介進行的信息交流與傳遞,從廣義上指需要信息的雙方或多方在不違背各自意願的情況下無論採用何種方法,使用何種媒質,將信息從某方準確安全傳送到另方。近年來,我國電信業務收入穩步提升,2021年我國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4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09%。

  截至2021年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5G套餐用戶合計7.31億戶,比上年末淨增4.1億戶。其中,中國移動5G套餐用戶規模達到3.87億戶,中國電信5G套餐用戶規模達到1.89億戶,中國聯通5G套餐用戶規模達到1.55億戶。著眼未來,5G發展的「加速度」仍將持續。

  未來通信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我國通信技術服務行業已形成多元化、市場化競爭格局,主要有三類主體參與競爭:一是以中通服(更側重服務於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移建設為代表的通信運營商下屬的通信技術服務企業,此類企業脫胎於運營商原有維護、建設部門,為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在業務規模、市場份額等方面行業領先;二是以華為、愛立信、中興為代表的通信設備製造商,此類企業一般針對自有品牌設備提供維護、網絡優化和技術支持服務;三是第三方通信技術服務企業。該類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既包括服務於特定區域、專注於某項特定業務的區域性企業,也包括服務於全國、專注於通信技術服務領域的全國性綜合型行業龍頭。

  4G到5G的變革為行業帶來全新增量客戶和市場空間。相對於4G網絡,5G網絡在大幅提升速率、改善時延、提高數據吞吐量的同時,還可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差異化網絡特性。隨著5G應用場景增加,以及通信技術服務廣度、深度和複雜程度不斷提升,行業企業在提供系統運維等傳統服務之外,還可基於通信技術服務經驗,結合客戶應用場景、深度挖掘客戶需求,定製化開發信息通信技術產品,形成新業務增長點。

  目前,我國通信所覆蓋的範圍十分的廣闊,在經濟逐步發展的形勢下,人們生活水平也很難再離開通信的法案,因此,國家政府加大這方面的科研力度,推動我們國家通信的發展。在通信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光纖技術的應用也在逐步的擴大,光纖技術發展至今已經逐步的趨於成熟化,光纖傳輸系統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低損耗以及容量大,也正是因為這一優勢,才在廣播電視領域之中成為首選傳播平台。

  綜合來看,現在人們在出行的時候離不開網絡,相互之間的聯繫也離不開手機,所以通信行業的發展對於人們的日常生活至關重要。

2022年通信行業市場

       通信行業在我國的定義指的是人與人或人與自然之間的通過某種介質或者行為進行的相互之間的信息交流與信息傳遞的行業。隨著國家不斷推進通信數位化轉型以及5G商用建設,2021年我國電信業務收入達到1.31萬億元,同比增長0.8%


       2021年我國電話用戶淨增1.37億戶,總數達到17.5億戶,比上年末增長8.5%。全年淨增行動電話用戶達到1.49億戶,總數達到15.7億戶,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112.2/百人,比上年末提高10.2/百人。全國已有24個省市的行動電話普及率超過100/百人。固定電話用戶總數1.82億戶,比上年末減少1151萬戶,普及率為13.1/百人。

       2021,我國行動電話基站數累計達到841萬個。其中4G基站數也達到了544萬個。同時,2021年,5G商用是通信業的大事件。202112月底5G正式商用,我國5G用戶規模與網絡覆蓋範圍同步快速擴大。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5G基站數超13萬個,用戶規模以每月新增百萬用戶的速度擴張。

       截至202112月底,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固定網際網路+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4.07億戶,全年淨增5884萬戶。其中,光纖接入(FTTH/O)用戶3.68億戶,占固定網際網路寬帶接入用戶總數的90.4%,較上年末提高6.1個百分點。寬帶用戶持續向高速率遷移,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網際網路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2.86億戶,占固定寬帶用戶總數的70.3%,占比較上年末提高31.4個百分點。

       龍頭效應更加明顯,TOP10公司占行業利潤64%。從2021Q3歸母淨利潤體量看,TOP10公司占行業淨利潤的63.9%TOP20/TOP30占比達到80.5%/90.4%,相比上半年更加集中。淨利潤體量排名前列的公司,增速也明顯高速行業平均水平,其中:(1)中興通訊管理提升邊際改善,推動聚焦戰略,出售努比亞股權獲得額外收益;(2)亨通光電/中天科技受益光棒緊缺和運營商集采,光纖光纜量價齊升;(3)中國聯通觸底反彈,傳統信息服務經營逐漸回歸,雲計算等新業務持續推進;(4)紫光股份主要是新華三並表,向ICT綜合服務延展和升級。

       代表公司中興通訊:(12021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765.80億元(YoY7.01%),歸母淨利潤39.05億元(YoY36.58%)。(2)新管理層聚焦核心業務、提升管理效能、加大高端產品推廣,在運營商整體資本開支縮減背景下,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01%,各項業務收入均同比上升。(3)運營商低頻重耕和4.5G網絡建設有利於填補4G投資下滑的缺口,中國聯通900MHz頻段已經獲准開展物聯網部署,若規劃落地將帶來數百億元的設備投資需求。

       三大運營商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加快推動智慧城市等重大工程和項目建設,積極提供5G、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業務,為政府注智、為行業賦能,固定增值及其他業務逐漸成為行業發展新動力。2021半年,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固定和移動數據及網際網路業務收入分別為1157億元和3185億元,同比增長7.6%3.2%,在電信業務收入中占比分別為16.7%46%,同比提高0.7個和0.1個百分點,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1.2個和1.5個百分點,是電信業務收入穩定增長的主要支柱。

       在信息化時代下,通信行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科學技術類行業,在具有長遠的發展潛力的同時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我國就重占發展基礎傳輸網和光傳輸網建設、通信業務網、通信製造業、5G通信業,我國的通信行業才能得到更加完善的發展。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對2022通信行業市場的大致介紹了,如需了解更多產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查閱!

2023年1-5月交通和通信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統計分析

【中國報告大廳價格指數訊】根據中國報告大廳對2023年1-5月交通和通信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進行監測統計顯示:2023年5月交通和通信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96.1,同比下降3.9%。

2023年1-5月交通和通信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時間價格指數同比增長(%)
2023年5月96.1-3.9
2023年4月96.7-3.3
2023年3月98.1-1.9
2023年2月100.10.1
2023年1月1022

2023年1-5月交通和通信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漲跌圖(%)

附表:

2023年5月交通和通信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96.1,同比下降3.9%。

2023年4月交通和通信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96.7,同比下降3.3%。

2023年3月交通和通信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98.1,同比下降1.9%。

2023年2月交通和通信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0.1,同比增長0.1%。

2023年1月交通和通信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同比增長2%。

以上就是2023年1-5月交通和通信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統計,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以及中國報告大廳數據中心整理髮布,僅供參考。

2018年半年報通信行業上市公司財務解讀

一、營業成本分析

宇博智業產業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 上半年通信行業披露財報的97家主要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成本3720.08億元,其中:中國電信實現營業成本1304.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01%,行業占比35.08%;中國聯通實現營業成本1091.27億元,同比增長5.8%,行業占比29.33%;中興通訊實現營業成本275.08億元,同比下跌24.53%,行業占比7.39%;中天科技實現營業成本132億元,同比增長29.31%,行業占比3.56%;亨通光電實現營業成本121億元,同比增長32.84%,行業占比3.26%。

圖1:2018年上半年通信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營業成本及增長情況 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報告網數據中心

圖2:2018年上半年通信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營業成本占比

數據來源:報告網數據中心

2018年1-9月全國固定通信業務收入統計分析

【中國報告大廳訊】根據中國報告大廳對2018年1-9月全國固定通信業務收入進行監測統計顯示:2018年9月全國固定通信業務收入323.28億元,同比增長5.81%,2018年1-9月全國固定通信業務收入為2917.55億元,累計增長8.87%。

2018年1-9月全國固定通信業務收入分月數據

時間當期值(億元)累計值(億元)同比增長(%)累計增長(%)
2018年1月321.65321.6512.1912.19
2018年2月313.17634.829.0310.61
2018年3月332.03966.859.2910.15
2018年4月319.521286.378.329.69
2018年5月329.231615.610.959.95
2018年6月342.151957.7510.2410
2018年7月315.52273.257.749.68
2018年8月321.022594.276.429.26
2018年9月323.282917.555.818.87

固定通信業務收入月度數據

附表:

2018年1月全國固定通信業務收入為321.65億元,累計值為321.65億元,同比增長12.19%,累計增長12.19%。

2018年2月全國固定通信業務收入為313.17億元,累計值為634.82億元,同比增長9.03%,累計增長10.61%。

2018年3月全國固定通信業務收入為332.03億元,累計值為966.85億元,同比增長9.29%,累計增長10.15%。

2018年4月全國固定通信業務收入為319.52億元,累計值為1286.37億元,同比增長8.32%,累計增長9.69%。

2018年5月全國固定通信業務收入為329.23億元,累計值為1615.6億元,同比增長10.95%,累計增長9.95%。

2018年6月全國固定通信業務收入為342.15億元,累計值為1957.75億元,同比增長10.24%,累計增長10%。

2018年7月全國固定通信業務收入為315.5億元,累計值為2273.25億元,同比增長7.74%,累計增長9.68%。

2018年8月全國固定通信業務收入為321.02億元,累計值為2594.27億元,同比增長6.42%,累計增長9.26%。

2018年9月全國固定通信業務收入為323.28億元,累計值為2917.55億元,同比增長5.81%,累計增長8.87%。

以上就是2018年1-9月全國固定通信業務收入統計,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及中國報告大廳數據中心整理髮布,僅供參考。

2022年通信行業競爭分析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通信行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科技競爭力。在新冠疫情爆發後,通信產業已成為各大企業復工復產的重要支撐平台,以下是2022年通信行業競爭分析。

  通信行業在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信行業競爭分析指出,根據我國國民經濟「九五」計劃至「十四五」規劃,國家對通信行業的支持政策經歷了從「優先使用國產設備」到「強化研發能力,加快老舊設備退網」再到「建成高速泛在、智能綠色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變化。

  通信行業競爭格局

  自5G正式商用以來,我國5G用戶規模迅速增長。通信行業競爭分析指出,2019年末,中國移動、中國電信5G套餐用戶數分別僅為300萬戶和461萬戶;截至2021年末,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5G套餐用戶數已分別達到3.87億戶、1.88億戶、1.55億戶,國內5G用戶整體規模已超過7億戶。

  通信主要企業對比

  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年報數據,2021年末中國移動用戶總數達到95689萬戶;中國電信用戶總數達到37243萬戶;中國聯通移動出帳用戶累計達31712萬戶。

  從5G用戶數量來看,2021年中國移動5G用戶累計達38681萬戶;中國電信5G用戶累計達18780萬戶;中國聯通5G用戶累計達15493萬戶。

  從三大運營商毛利率來看,近幾年均呈下降走勢,2021年中國電信毛利率最高為29.21%;中國移動毛利率28.81%;中國聯通毛利率為24.55%。

  從投資收益來看,中國移動投資收益均高於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通信行業競爭分析指出,近兩年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投資收益增加,其中2021年中國電信投資收益為41.93億元,同比增長138.6%;中國聯通投資收益為43.77億元,同比增長53.7%;中國移動投資收益為134億元,同比增長2.4%。

  目前,伴隨著手機出貨量的不斷增長,信息通信技術、產品、服務等在國民經濟各行業間深度融合滲透,信息通信產業已成為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復產的重要支撐平台,在生產、經營、服務等環節均發揮重要作用。隨著新技術新業務發展,網際網路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我國電信業務量和業務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綜合來看,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通信行業也會等到相對的發展機會,國家也將加大對通信技術人員的培養。

  以上就是2022年通信行業競爭分析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通信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通信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通信精選報告、通信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通信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通信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