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中國的團購市場儘管網絡團購的出現只有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卻已經成為在網民中流行的一 種新消費方式。比較好的例子有新團網,齊家家居網,創立於2005 立於2003年,它們是中國最大的家居生活消費品導購網站之一.網站旨在讓消費 者輕鬆、放心、便捷地完成家庭裝潢消費,幫助他們購買到更便宜、更合適他們 的家居產品。現對2017年團購市場分析。
在「省錢才是硬道理,團結起來更便宜」的理念下,快節奏、高壓 力的市民選擇了團購這個消費渠道。 目前,市民購買家具、建材、家電、婚慶、汽車等大宗消費品的時候,首先 會考慮參加團購。據了解,目前網絡團購的主力軍是年齡25 歲到35 歲的年輕群 體,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十分普遍。網友們一起消費、集體維權,同時 團購網提供網絡監督,確保參與廠商資質,監督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 新團網是幾位新星網站運營團隊建立的上海本地團購網站,起步較晚,其主要優勢就是有上海本口碑度比較高的各大知名品牌與生產廠家有長期 合作,擁有產品特價支持。在上海本地擁有很大的一批客戶人群。
在O2O火遍大江南北的這幾年,市場也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跌宕起伏,遍地開花的時代逐漸過去,勝者為王的戰役也隨之而來。垂直型O2O、平台型O2O玩家都在想方設法加速搶奪細分類市場,同時不斷加強延伸業務和新業務的培育,來保持市場地位。
2016-2021年中國用戶團購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從團購業務開始,O2O這個風口集結了各個領域的玩家,從細分領域的垂直型玩家,到美團、大眾點評等平台型老玩家,都想在團購外的O2O細分領域上分一杯羹。阿姨幫、雲家政、58同城等家政上門服務,滴滴快的等打車服務,餓了嗎、美團外賣等外賣業務,網際網路O2O所帶來的「去中介化」已遍布生活中的食、住、行。
業內人士表示,在團購之後,如今關於美業O2O的行業發展也成為了O2O行業內的一個不小的亮點。以雕爺創立的河狸家為首的一系列美甲類O2O平台極大地促使傳統美容行業加快擁抱網際網路的步伐。根據河狸家公布的其7月25日相關訂單數據,除了基礎的美甲業務貢獻了3萬多單外,美容業務的日訂單量也突破1萬單,其化妝造型業務,乃至最近上線的美發、健身業務也全線發力,均有不俗表現。同時,由於訂單量的強勁表現,河狸家7月25日的單日營收突破千萬,達到1047萬元,也創造了美業O2O行業的最高紀錄。
除了將傳統的線下資源盤活外,融合創新也成為了如今O2O領域的發展方向。在美國紐約,市民通過預約平台享受眾多醫生提供的按需服務的網際網路共享醫療技術,已經在國內開花。國內第一家提供網際網路共享醫療上門服務的北京預健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廣州啟動了上門預健和量身預健的服務。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用戶可以通過APP查尋附近可提供此類服務的醫生,在可選服務時間裡預訂服務項目並完成在線支付後,就坐等醫生上門了。
沈總認為,2017年會是團購消亡的一年,但這個消亡其實更多指的是團購和套餐模式,所以眼下糯米的策略相對來說比較正確,更多的是引導消費者去購買代金卷,而不是購買套餐。未來趨勢則可能是大眾點評的閃惠、美團的手機買單、糯米的到店付,這是三家眼下正發力的項目。
根據巴蜀隆門的實際消費情況,美團主要是套餐,七千多營業額里有六千多都是套餐,但是糯米這邊六千多的營業額大概五千四五左右是代金券,這是一個本質的區別。如果在套餐能夠取締的情況下糯米的銷量則是最好,而各家平台都在傳遞一個信息——套餐形式會逐漸消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因為套餐和代金卷有本質的卻別,套餐在沈總看來這是一種對消費者、商家、平台都無法獲利的形式。
一個案例就是前兩年的火鍋四人套餐,業內有個潛規則就是永遠不能超過99元。差1元到100元,但仍然是個兩位數,給人的感覺就是人均25元非常划算,而超過100元以後,給人的感覺就是人均30元,兩個價格定位給消費者帶來的印象差別很大。但實際操操作中,99元的四人火鍋套餐中,鍋底賣58元,商家的成本是48元,這是沒辦法削減的硬成本。剩下只有51元的空間可以操作,但51元其實已經沒辦法讓四個人享受到優質服務,商家出於成本考慮,給消費者帶來的肯定不會是優質的服務,至少食材的選擇菜品就不會太好。
而很多享受四人套餐的都是一些貪便宜的消費者,他們往往不會進行套餐之外的消費,算上人力物力成本,基本商家處於一個虧損狀態。菜品不好,對消費者來說性價比就不高,他們體驗完服務很可能會抱怨並給商家差評。而對商家來說,讓客人吃不好,並且自己也不賺錢,同時還受到了惡意中傷,所以他們從心理上就是牴觸這件事情的。
在沈總看來,最好的模式是團購平台給商家帶來了大量的優質客戶,而不是這些只追求低價的消費者,與套餐不同的代金券,商家的態度則出現了天壤之別。在沈總看來,代金卷有很明顯的折扣力度,會讓消費者感知到性價比存在,72元購買100元的代金卷,實際上就是七二折,消費者就會有更強烈的欲望與消費受歡迎的菜品。消費理念的改變,使得消費者擁有更大的選擇權利,商家也可以賣出更多的菜品。
最讓商家頭痛的事情可能是發票的矛盾。無論是套餐還是代金卷,商家都已經讓出了很大一部分利潤,這中間往往包括稅的錢。如果再提供發票,商家很多時候要吃一個悶虧,但消費者卻認為既然我消費者了那就應該要發票,對商家的投訴往往也集中在發票問題上。
在巴蜀隆門和團購網站合作過程中沈總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客戶也是有區別的,具體來說就是美團的客戶很喜歡給惡評,糯米的客戶不喜歡評價,點評的客戶可以很用心的寫幾千字。「我個人很討厭這種方式也很討厭這樣的消費者。但是現在用套餐的人,吃套餐的也有很矯情的人,但是代金券燒錢要好一些,大家已經接受這種新的消費理念了發票的問題我們商家也做出一定的讓步。」
套餐雖然弊端重重,但商家眼下還沒辦法徹底拋棄。沈總認為,當一個品牌沒有達到知名度的情況下,沒有培養出客戶的情況下,其實客人還認得還是低價,這些消費者就是來貪便宜的,他沒有什麼忠誠度的。所以當一定知名度後,他就會逐步去套餐化。
高敬一則補充了對團購市場的一些其他看法,他認為商家支持團購平台的一種新的業務模式,一定要讓他覺得有利可圖。不管商家以什麼樣的模式跟你合作,他一旦是要有錢可以賺,沒有錢可以賺,他是絕對不會跟我任何一家平台合作。
眼下成都的團購市場,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不願意和團購平台進行團購合作,因為這種模式對店鋪的利潤影響很大。團購往往意味著需要提供一個折扣,而折扣必然意味著利潤的損失。所以雖然閃惠、到店付這種團購2.0模式越來越受到商家和消費者雙方的歡迎,但很多商家對這種模式仍然存在懷疑。
拿閃惠來舉例,它其實是講全單折扣,但是全單打折對商家來說並不是十分願意,主要是會覺得損失利潤。因為團購像套餐方面,一個是套餐很多,基本上所有套餐裡面不會配任何的酒水,代金券很多都是不能抵扣酒水,有些火鍋,甚至連鍋底都不能抵。在這種情況,平台讓商家全單打折,就相當於酒水也要打折,那麼無形中價格就要上漲,要不然商家就沒有利潤。
現在為什麼團購網站都在拚命做這個事情,包括支付寶也在做這個事情。因為團購平台發現還是延續團購以前的模式,線上買之後,在下線去消費的話,很快就會被淘汰。因為別家都是消費者吃完之後,看一下多少錢,直接在手機上買單了,不用在之前進行一些冗長的挑選過程,這種模式更符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體驗。就因為它跟傳統的消費模式差不多,吃完給錢就是這種,只是換了一個支付方式,而且它有優惠。
手機支付之所以顛覆團購,就是因為它基於找店的場景打造了一個交易的閉環,更符合線下的場景。真正的O2O才剛剛開始,未來行業效率提升將會更加明顯。
更多團購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團購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