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微信行業分析報告 >> 微信公眾平台現狀分析

微信公眾平台現狀分析

2017-12-28 13:39:0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根據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機構的不同屬性,可以將微信公眾號細分為政務類、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類,企業類、社團、商會等組織類和個人類。我國成年人手機閱讀群體的微信閱讀使用頻率為每天兩次,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超過40分鐘。以下對微信公眾平台現狀分析。

微信公眾平台現狀

  2017-2022年微信營銷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微信公眾號是公眾號主持方與訂閱者之間進行互動、溝通與對話的平台,同時也成為用戶在移動端的一個重要信息接入口。在未來,微信公眾號的發展重點仍在與用戶互動、為用戶提供服務與原創內容生產等方面。同時也會呈現出垂直化、分層化發展,專業化運營的趨勢。

  1.微信公眾號成為主流媒體標配,矩陣式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作為傳統媒體「借力」新媒體進行轉型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開通並打造媒體的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主流媒體的首要舉措。根據騰訊公布的截至2015年12月31日未經審核的第四季度綜合業績及經審核的全年綜合業績顯示,微信和wechat的合併月活躍帳戶數達到6.97億,比去年同期增長39%。①而根據企鵝智酷發布2016版《微信數據化報告》數據顯示,獲取資訊成為用戶關注公眾號的第一大目的,微信等社交平台是用戶獲取新聞來源的第二大渠道。②根據人民網發布的《2015中國媒體移動傳播指數報告》內容顯示,所有進入榜單的報刊、雜誌、網站、廣播電台都開通了官方微信。微信成為提升媒體移動傳播水平的「長板」。③伴隨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用戶信息獲取方式和途徑發生改變。因此,擁有龐大用戶數量和高黏性用戶群體的微信平台得到傳統媒體青睞。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媒體為首的主流媒體紛紛通過入駐微信公眾平台的方式拓寬新媒體傳播渠道,以微信為移動入口,「借力」進行移動化傳播。

  2.媒體機制靈活、科學且創新

  配合微信公眾平台的發展,主流媒體通過制定和實施符合新媒體傳播規律的新聞生產、團隊運營和管理機制來指導和規範媒體公眾號的發展。在新聞生產機制上,新聞生產流程實現再造,主流媒體通過新聞信息資源共享和優先微信公眾號供稿等方式保障了新媒體的新聞時效性要求。在微信信息生產中,適量加入語音、微視頻、動圖、背景音樂等新媒體元素提升了微信內容的可讀性,使信息呈現形式更加多樣化。在信息傳播機制上,改單向傳播為雙向傳播,注重用戶生產內容。在帳號運營方式上,根據具體需要採取「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主流媒體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因權威性屬性、較大的推送量、較廣的推送內容等工作特性一般採取「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以保障微信公眾號推送和維護工作有序推進。而一些二級或者三級帳號自由度提高,大多採用「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通過帳號部門運營人員獨立確定推送選題、內容和形式,充分發揮采編和運營人員的自主性與創造性。例如,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的微信公眾號「俠客島」便實行「團隊化」管理,由海外版的采編人員自主進行文章撰寫、內容推送和日常維護,同時兼具記者采寫和編輯審稿的職能,實現了管理方式的創新。較為寬鬆的管理機制使采編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得以體現,通過個性化筆名撰寫文章、與用戶互動,在文章和運營中體現出人格化的風格色彩,有利於形成帳號特色,吸引用戶持續關注,增加用戶黏性。

  3.進行盈利模式探索,以打造品牌影響力為重

  目前,我國主流媒體微信公眾號的主要任務仍以打造微信端媒體影響力為主。一方面,微信入口是傳統主流媒體的延伸,通過移動端可以擴展信息傳播的範圍,增加信息傳播到達層級,加大信息傳播的廣度,增強主流媒體在移動端的傳播力;另一方面,通過微信端信息閱讀量、點讚量、評論量、轉發量等量化的評級指標數據反饋,可以清晰評估出稿件的傳播效果,從而將用戶直接反饋的意見作為稿件評定的指標之一,對傳統媒體的新聞生產進行調整。主流媒體微信公眾號通過持續提供信息內容和服務吸引用戶關注,培養用戶忠誠度,打造品牌影響力。

  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好比一場馬拉松,微信公眾號運營者需要文案、美工、計算機、營銷、心理等多種技能,相關人員平時要多學習,多積累,這樣才能持續不斷地提供優質、原創、有價值的內容,多注重用戶體驗與互動,滿足目標用戶的需求。其核心是做好「內功」,把重點放在如何為用戶提供更加便利和優質的服務上。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