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又名青茶,在國際市場上的英文譯名為Oolong Tea,屬六大茶類之一,為中國獨有。近幾年來,烏龍茶以其渾然天成千香百味的品質特徵,精湛獨特的加工技藝,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和富含功能性保健功效,成為健康時尚的飲品,當之無愧為茶產業最為亮麗的一朵奇葩,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以下對烏龍茶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由於烏龍茶是中國的特種茶,國外有關烏龍茶產業的研究較少,國外對茶葉的研究著重於紅茶和茶葉的功能。世界上大多數產茶國都設有茶葉的科研機構,如斯里蘭卡的聖科姆茶葉研究所、印度的托克萊茶葉試驗站、日本的靜岡茶葉試驗場等;非產茶國的一些已開發國家,主要是一些跨國公司設立有茶葉研究部門,如英國的聯合利華茶葉研究院等。國外產茶國對茶葉的研究優勢,一方面表現在機械設備連續化方面水平較高,研製出性能較好的紅茶加工機械、蒸青綠茶加工機械和袋泡茶機械,如日本綠茶加工機械已基本實現自動化,部分機械設備已實現智能化。另一方面表現在對茶葉的功能化學研究較深入,並率先實現產業化,如日本在茶葉深加工及綜合利用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茶製品涉及化工、輕工、食品、醫藥、環保等多領域。此外,國外產茶國在功能性成分品種選育以及茶葉生物技術方面也取得了較大進展,如日本學者首次在國際上分離出茶樹咖啡鹼合成酶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以及與香氣相關的β-櫻草糖苷酶基因等。
2016-2021年中國烏龍茶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茶葉科技研究總的來說中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茶葉科技發展水平較快。國內現開設有茶葉專業的本科院校有11所;國內茶葉的研究單位多,研究範圍十分廣闊,中國有國家級、省部級以及地區級的茶葉研究單位,已經形成完整的研究體系,其中國家級和省部級的專業性茶葉研究機構就有14個;研究領域涉及的茶類有紅茶、綠茶、烏龍茶、黑茶、黃茶、白茶,還有花茶、緊壓茶以及茶葉的深加工,涵蓋茶葉栽培、育種、加工等幾乎所有的茶產業科技領域;如安徽農業大學建有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茶葉加工專業分中心,湖北省果茶研究所建有省級茶葉工程研究中心。還有一些高校建有省部茶葉重點實驗室;如安徽農業大學有茶葉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農業部茶葉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湖南農業大學有茶學教育部重點培育實驗室,四川農業大學有茶葉科學與工程省級重點實驗室,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建有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農業部茶葉化學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國家環保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有機茶開發分中心、國家茶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夷學院建立了福建省高校茶葉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武夷茶資源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
中國茶葉科學已經建立起比較完整而系統的科研體系。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支撐茶葉科學的基礎學科在理論與技術上的重大突破,以及多學科交叉聯合研究工作的開展,使得茶葉科學在深度與廣度上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拓展,已經超脫了傳統茶葉科學與茶葉產業的範疇,茶葉已不再是農業科學研究領域的專門課題。茶及其功能成分已經成為分子生物學、醫學、藥學、天然產物化學、功能食品學、軟飲料科學等非茶葉行業研究的重要對象,茶葉產業鏈也由傳統的育種、栽培、加工、貿易,延伸到藥業、保健品、功能食品、食品添加劑、飲料工業、日化工業等多個新型產業領域。
近年來由於烏龍茶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再加上市場需求旺盛,2009年烏龍茶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6萬噸。福建、廣東和台灣是中國烏龍茶的主產區,三大產區的產量占全國烏龍茶產量的98%以上,其中以福建主產區最為突出。三大產區融合了烏龍茶發展的地理、氣候等資源要素,在發展中各有所長,各具特色。
福建素有「茶樹品種寶庫」之稱,是茶葉生產的最適宜區之一,茶葉品種優良,種類繁多。福建是烏龍茶的故鄉,也是全國烏龍茶麵積、產量、出口創匯第一大省。2007年,全省烏龍茶麵積130萬畝,產量12.6萬噸,分別占全國烏龍茶總面積和總產量的72.3%和76.7%。全省烏龍茶出口1.35萬噸,占全國烏龍茶出口總量的62%,創匯3364萬美元,占全國烏龍茶出口金額的60%。2009年全省烏龍茶產量13.9萬噸,占全國的86.8%。
福建安溪縣是全國最大的烏龍茶主產區,名茶鐵觀音、黃金桂的發源地,全國首批100家無公害(種植業)茶葉生產基地縣,全國茶葉生產標準化示範縣,全國園藝產品(茶葉)出口基地縣。1995年3月被命名為「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2009年,全縣現有茶園總面積達60萬畝,茶葉總產量6萬噸,約占全國烏龍茶總產量的1/3強,約占福建省烏龍茶總產量的1/2。茶業是安溪的傳統產業、特色產業和民生產業,創下了「六個全國第一」,即縣級茶園總面積、茶葉總產量、茶葉總產值,受益人口、茶農人均收入、茶產業配套程度等六個全國第一。
廣東是中國華南地區的主要產茶省份之一,也是中國烏龍茶主產區,2007年烏龍茶產量為1.6萬噸。廣東烏龍茶主要有單叢茶、烏龍茶及色種茶三大類別,以嶺頭單叢茶和鳳凰單叢茶最著名。
台灣烏龍茶發展從1810年由福建武夷山引入茶子開始,茶樹品種和產制技術皆自福建傳人。2005年烏龍茶產量為1.82萬噸。台灣烏龍茶主要以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木柵觀音茶、白毫烏龍茶為主要特色茶。
中國是世界茶葉的原產地。烏龍茶是中國的特種茶類,品質優異,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具有獨特的優勢。福建是中國烏龍茶的主產區,烏龍茶產量占全部的78%。近年來,隨著烏龍茶在市場上的持續熱銷,烏龍茶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012年,中國烏龍茶種植面積約為106.7千公頃,烏龍茶產量達到19.97萬t,銷量約為18萬t,烏龍茶行業及相關產業零售額達到500億元,約占全國茶業零售額的28%。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迅速發展,中國烏龍茶已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特種茶、三大茶類之一,烏龍茶產業已成為烏龍茶主產區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貧困山區農民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擴大就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福建、廣東、台灣是中國烏龍茶的著名消費地、集散地、重要的茶文化傳播地和海峽兩岸和平的紐帶。
更多烏龍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烏龍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