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鄉村旅遊遊客接待已達24億人次,占國內遊客接待人次的54.4%;營業總收入達4800億元,占國內旅遊總收入的12.2% 。預計到2020年,全國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將超40億人次,實現總收入2.3萬億元。
現代鄉村旅遊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農村區域的一種新型的旅遊模式,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發展迅速,旅遊者的旅遊動機明顯區別於回老家的傳統旅遊者。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經濟的貢獻不僅僅表現在給當地增加了財政收入,還表現在給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給當地衰弱的傳統經濟注入新的活力。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的經濟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具有現代人特色的旅遊者迅速增加。現代旅遊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手段。
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鄉村旅遊還沒有完全統一的定義,中國學者一般認為,鄉村旅遊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農民所擁有的土地、庭院、經濟作物和地方資源為特色,以為遊客服務為經營手段的農村家庭經營方式。實際上是一種「農家樂」的概念。去年在貴州舉行的鄉村旅遊國際論壇上,中國專家們形成了一個比較統一的意見,認為我國的鄉村旅遊至少應包含以下內容:一是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民俗文化為靈魂,以此提高鄉村旅遊的品位豐富性;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充分體現「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民俗特色;三是鄉村旅遊的目標市場應主要定位為城市居民,滿足都市人享受田園風光、回歸淳樸民俗的願望。
在去年中央的一號文件強調: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強化規劃引導,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財政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業發展,發展鄉村旅遊,不過是從社會效應,還是經濟效應,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和作用,具體表現在:
1、經濟功能.發展綠色農業,直接銷售農產品;增加農村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益。
2、遊憩功能。提供綠色休閒活動空間,開展觀光、休閒、度假、旅遊,享受鄉野風光及大自然的樂趣。
3、社會功能。增進城市居民與農民的接觸,拓展農民的人際關係,縮小城鄉差距。
4、教育功能。提供機會讓城市居民認識農業、了解農業生產過程、體驗農村生活。
鄉村旅遊也是我國旅遊投資的熱點領域之一,近年來,民宿、特色小鎮、鄉村休閒地產投資增長迅速,相關數據顯示, 2016年,全國鄉村旅遊類產品實際完成投資3856億元,同比增長47.6% ;截至目前,全國共創建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328個,推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370個。而根據國家旅遊局最新發布的《2016中國旅遊投資報告》顯示,鄉村旅遊投資還將持續升溫。
鄉村旅遊的需求越來越大,很大程度上或許也與當今社會快節奏的生活節奏相關 ——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生活久了,人們往往就更加渴望追尋那種 「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的感受。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 近半數受訪者平均每個月會到鄉村地區旅遊一次 ,且主要就是為了親近自然、放鬆身心。
鄉村旅遊不僅僅是純粹的對農業資源的開發,融合發展是中國鄉村旅遊的一大趨勢。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型,到2020年,要達到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總體水平明顯提升、農業競爭力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活力顯著增強的總體目標,基本形成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產城融合更加協調的鄉村經濟新格局。以「旅遊+」為發展模式,讓鄉村與其他資源、產業相融合,也就是形成「旅遊+農業」、「旅遊+工業」、「旅遊+民俗」、「等模式,產生新的旅遊產品,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鄉村旅遊以農家樂為起點,到現在的多種業態於一體的發展模式,鄉村旅遊吸引了眾多目光,各地都在大力推進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產業,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從鄉村旅遊的發展過程來看,無論是田園農業旅遊模式、民俗風情旅遊模式、村落鄉鎮旅遊模式還是休閒度假旅遊模式、科普教育旅遊模式,鄉村旅遊主要是圍繞「吃、住、行、游、購、娛」這六大要素,將旅遊產品做大做強,做出本地特色,這樣才能吸引來遊客,並且留住遊客。
2017年,我國將大力推進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引導鄉村旅遊投資向多類型、多業態鄉村旅遊度假產品拓展, 實現鄉村旅遊投資5000億元,鄉村旅遊消費達到1萬億元以上。以上對鄉村旅遊發展趨勢分析。
更多鄉村旅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鄉村旅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