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車市格局大洗牌,小型車市場卻扭轉了持續大幅負增長的頹勢。2017年我國小型車市場規模達到349.5億元,2018年市場規模為421.8億元,預計2019年將達到583.4億元。以下是小型車市場規模分析。
小型車一般是指排量在1.0-1.3左右的車型,比如歐洲E-NCAP,日本J-NCAP,C-NCAP等等。小型車市場分析,不過現在微型車和小型車,也包括其他相近車型的劃分越來越模糊,一般是根據生產廠商的定位以及這款車的前身來確定其界別。
2000年後,國內汽車市場迎來爆發,不少家庭都購買了私家車。小型車市場規模分析,由於當時消費能力有限,汽車價格相對較高,多數人只能選擇實惠型小車。一時間合資小型車成為了最搶手產品,比如本田飛度、POLO、雨燕、標緻206等等,都曾獲得不錯的銷量表現。時隔多年,曾經的有車族逐漸迎來換車潮,這些車友往往會在換車時將購車預算和需求升級,想與現款車型存在質的提升,比如考慮小型車、緊湊級車、中級車、SUV等等。
2016年,小型轎車市場的份額是不斷下降的,自主品牌在其傳統的小型轎車市場已不占主導地位,但仍有一年24萬輛左右的規模。根據乘聯會數據,小型轎車市場占總市場的份額從2013年的15%已經下降到2017年的10%,市場規模也從一年174萬輛下降到100萬輛左右。其中自主品牌在其中的份額已在2015年被日系車型擠下了長期統治的主導地位,退至第二位,日系品牌份額則由2013年的13%上升至2017年的38%,排名第一位。自主品牌份額由2013年的36%下降至2017年的24%,年規模24萬輛左右。
2017年,轎車價格指數降幅最大,SUV次之,降幅最小為MPV;轎車折扣率則遠大於SUV市場,MPV利潤率最高,轎車下半年負利銷售。從具體價格上來說, 18萬及以上價格區間的乘用車銷量份額上升;9萬以下以及12-15萬的乘用車銷量同比大幅下滑,份額減少;轎車市場價格段份額變化和整體市場基本保持一致,而低價SUV的需求呈上升趨勢。從購買人群來看,主體購車人群年齡集中在25-34歲,其中25-29歲年齡段占比最大,之後隨著年齡增長,占比逐漸下降,其中,在三個年齡段(小於29歲,30-39歲和大於39歲)劃分中可以發現年齡段和車身形式的關聯,SUV在大於30歲後的份額越來越大,而大於29歲的消費者則傾向於選擇轎車。
2018年,自主品牌大部分都集中在5萬以下市場,車型利潤較低,車企不願對其產品更新換代,只能老舊產品「縫縫補補又三年」。小型轎車市場中5-10萬價位的車型的規模占比為78%,其中日系份額最大占比38%,本國只有1%。而小型轎車市場中小於5萬價位的車型規模占比為22%,全部為自主品牌車型。小於5萬的車型的價位基本都很低,價格已經低至3萬左右,基本和微型車的價格相當了,其產品的利潤自然非常低,廠家自然是不願花錢對其車型進行換代更新,只能簡單改改格柵、保險槓等等。小型車市場規模分析,所以5萬以下小型轎車市場的車型都已在市銷售多年,比如金剛已在售7年、悅翔V3已有5年,這些車型造型老舊、配置和性能落後,毫無現代車型的感覺。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轉變與提升。在這個契機下,小型車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2017年我國小型車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349.5億元,2018年市場規模為421.8億元,同比增長了11.3%,從這兩年的市場規模發展來看,小型車行業正處於發展之中,預計2019年將保持8.5的增速,達到583.4億元。
現階段,小型車價格和定位,以及小尺寸車身不符合國人「大即為美」的審美特點,都讓它容易被人貼上「廉價」的標籤。所以汽車在國內還視為面子的現階段,大家肯定更願意選擇大氣、有面子的車款。未來小型車只要能夠在品質上有提升,那么小巧靈活的車身設計,以及較低的用車成本,都有機會讓它在未來再次大放異彩。以上便是小型車市場規模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小型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小型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