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理諮詢市場現狀如何?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越來越多的人患上心理問題,不夠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很多人開始直面自己的心理問題,找心理諮詢師幫忙解決,2017年中國心理諮詢市場分析詳情如下。
進入新世紀以來,由於社會發展和經濟變化太快,城市化和網際網路化帶來的生活壓力,抑鬱症、拖延症、焦慮症、強迫症、社交恐懼症等新型心理問題成為流行的「時代病」。
就患者年齡而言,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熊漢忠認為,當下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狀況非常堪憂,「不管是心理疾病還是心理障礙或是抑鬱傾向,在年輕人中都有擴大和加重的趨勢。特別是抑鬱症,從臨床上來看,現在得抑鬱症的人年齡越來越小。」
現今年輕人的心理特點,則繞不開獨生子女問題。獨生子女,背負了太多的情感負擔,背負了家人太多的期盼。
藉助移動網際網路、政府支持以及專業機構的推廣,心理諮詢行業經歷了快速的發展階段,但是中國心理諮詢市場還處在早期階段,很難集中爆發。
「忙不過來」是醫院精神科室的常態。成為心理諮詢師須通過心理諮詢資格考試。根據現行《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標準》,三級心理諮詢師培訓時間不少於500學時(71天),二級心理諮詢師須在拿到三級資格後,再經過不少於400學時(57天)的培訓。
據統計,全國精神衛生服務機構不足2000家,精神科醫師只有2萬餘人。而心理諮詢師培訓市場從2003年起每年增長50%,迄今已有大約200萬人參加諮詢師考試,約90萬人獲得了心理諮詢師資格。即便如此,中國心理諮詢師尚有約47.6萬的缺口。
「諮詢師最難熬的階段開始一到三年,接的案例不多,甚至養不活自己。五年之後基本上就有了主動來訪者並建立口碑,諮詢費收入也相對高了。現階段3-5年從業資歷的諮詢師是主力。」李可說。
龐大缺口使得心理諮詢培訓、私立諮詢機構、網際網路平台大量湧現。
以網際網路心理諮詢平台為例,產品模式主要分為工具類,包含心理測試、心情記錄、心理及心率測量等;內容類,包含社交、心靈雞湯、心理音頻、專欄文章、金句等;內容+付費諮詢類,以內容吸引用戶,進而引入專業心理諮詢師付費諮詢。
但服務質量卻良莠不齊。記者隨機採訪11名購買過心理諮詢服務的用戶,只有7名用戶表示心理諮詢有效果。「我覺得有個人願意聽你說話而已,倒不如自己消化,多去運動。」一名選擇線下私立諮詢機構的患者向記者說。
「心理諮詢像一種普通對話,談談困擾你的事情,以傾聽為主,在不停的反問中讓你感受內心真正的想法。」另一名選擇線下私立諮詢機構的患者給出了截然相反的回應。
尹平進一步指出:「心理諮詢師由勞動人事部門發證,沒有疾病診斷權和處方權。衛生部也有心理治療師,歸於精神科室。多頭管理缺乏權威性和有效性。並且做諮詢的都是剛入行的,資深的都轉身培訓市場了。」
記者調查發現,精神醫學專業醫院的心理治療最便宜,以北京安定醫院為例,其依然執行著十多年前的收費標準—— 一般的心理諮詢每20分鐘收費20元,具有副高職稱的心理治療師每20至30分鐘收費50元,正高職稱心理治療的收費標準是60元。
諮詢價格比醫院稍高的是設在高校的心理諮詢中心。據了解,華中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單次諮詢的收費標準是100至300元,個別資深教授的單次諮詢收費為600元。北京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的收費標準約為單次150至600元。
在商業機構,諮詢費幾乎沒有標準,從每次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更有甚者,單次婚姻諮詢收費可高達200萬元。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李家人每次1000元的諮詢費用,在商業機構里只能算是一般的。在正規經營的商業機構里,初級諮詢師的收費標準大多為每次500元左右。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撰寫的2016-2021年中國心理諮詢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雖然心理諮詢收費很高,但是當前我國心理諮詢市場現狀卻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心理健康需求增長與諮詢師之間數量存在很差別,網際網路也不斷衝擊實體心理諮詢行業的發展。
更多心理諮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心理諮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