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畜牧行業分析報告 >> 畜牧業扶持政策分析

畜牧業扶持政策分析

2017-09-19 09:47:22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近年來,國家對發展畜牧業出台了許多扶持政策,這些政策總體運行是良好的,對我國畜牧業發展確實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對畜牧業生產設施改進和對農民增收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國家一直在大力支持畜牧業發展,相繼出台一些扶持政策,補貼政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以下對畜牧業扶持政策分析。

畜牧業扶持政策分析

  1、明確畜牧業用地指標,合理規劃土地結構

  各級政府應在政策上加以扶持,明確將畜牧業用地指標列入農業用地的總體規劃。越是經濟發達的鄉鎮,發展畜牧業的潛力也越大,用地矛盾也越突出。各級政府在土地總體利用規劃修編時,應當根據畜牧業發展規劃和需要,如各地畜牧業占農業的比例,畜牧業對農民收入的重要性等綜合因素考慮用地指標,結合當地養殖發展情況,每年有計劃地安排一定數量的畜牧業專項用地。在畜牧產業基礎較好、前期工作準備充分、當地群眾發展畜牧業積極性高的地方優先安排土地,合理安排畜牧養殖項目,形成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樣板,發揮示範作用。

  2、明確畜牧業用地手續

  《畜牧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國家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安排畜禽養殖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立的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用地按農業用地管理。在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用地範圍內需要興建永久性建(構)築物,涉及農用地轉用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辦理。」在土地總體利用規劃修編前,應繼續實行「村協議承包,鄉鎮監督使用,畜牧主管規模審批,土地主管備案」的畜牧業用地核准政策,真正保護畜牧業規模經營者的積極性。

  3、推進合村並居工程,促進各種產業有機結合

  通過推進合村並居工程,實現農民集中居住、畜禽集中養殖、污染集中處理,發展畜-沼-菜(糧)循環經濟模式,節約土地,改善農民居住條件,促進各種產業有機結合。

  同時鼓勵畜牧業與種植業、林果業有機結合,允許在耕地、山地、園林中建設相應的配套牧場,如每千畝基本農田規劃配套一個千頭豬場(或百頭奶牛場、萬隻養禽場),每萬畝規劃配套一個萬頭豬場(或千頭奶牛場),實現養殖場糞污的資源化利用和污染有效控制,形成田中場、園中場等新格局。

  4、積極探索節約用地的畜牧業發展新模式

  一是探索多層式、立體化的畜舍飼養技術。借鑑多層立體雞舍的籠養原理,採用現代機械化設備,按照不同畜禽飼養要求,改單層畜舍為二層以上的多層,向高空要土地,發展立體畜牧業。二是進一步研究畜禽散養技術。如利用低緩坡度的草山草坡、果園、茶園和竹園發展散養畜禽等,儘可能少建或不建硬化設施的畜禽欄舍,節約畜牧業用地。

  2017-2022年中國畜牧業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在我國畜牧業發展史上,國辦《意見》是首次針對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出台的指導性文件,具有劃時代和重要里程碑意義,必將開啟畜牧業綠色發展新紀元,引領我國畜牧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

  首先是健全產業監測預警體系,推進以決策信息、市場信息、科技教育信息等為重點的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其次是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利用財政資金做好畜牧業良種繁育、母畜擴群、動物防疫及標準化規模養殖等工作。同時強化金融保險支持。積極探索採用信貸擔保、貼息、補助等方式,引導金融資本支持畜牧業發展。

  再次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畜禽新品種創新和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同時加強科技支撐與服務,加強核心技術與設施裝備的聯合攻關和研發。

  最後要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目前我國資源緊缺和行業發展的矛盾十分尖銳,國外畜產品對國內的衝擊也不能小覷。因此我們要立足國內挖掘發展潛力,調劑進口,引導企業走出去,發展本國特色產品,增強產品競爭力,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

更多畜牧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畜牧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