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雲儲存行業市場規模約91.5億元,同比2016年的47.83億元增長了91.3%。隨著雲存儲概念的不斷普及與推廣和技術的不斷突破,國內外越來越多的研究單位和研究人員投入到雲存儲的研究與開發工作。以下對雲存儲行業環境分析。
雲存儲行業環境分析,隨著社會的發展,各行業、各領域的數據量都會不斷地增長,數據量的急劇增長不斷對存儲系統提出挑戰,雲環境下的大數據存儲成為未來數據存儲的發展趨勢。雲存儲行業分析指出,2017年我國雲儲存行業規模約91.5億元,其中企業級雲儲存行業規模90.25億元,個人用戶雲儲存行業規模約1.25億元。
2017年中國雲存儲市場細分需求情況
雲計算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隨著雲計算的高速發展,技術的日趨成熟,人類正在進入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4G和WIFI正在加速普及,越來越多設備和螢幕、越來越便捷的聯網條件給個人云存儲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現從三大層面來分析雲存儲行業環境。
(1)第一層為分布式技術,分布式並行計算、分布式緩存、一致性、消息隊列、分布式文件系統為大型網際網路雲計算應用背後的核心技術,廣泛應用於搜索、雲計算平台、大數據等領域。雲存儲行業環境分析,目前主要的分布式技術有 Hadoop 分布式系統基礎架、HDFS 分布式文件系統、ZooKeeper 分布式應用程式協調服務以 HBase 分布式開源資料庫等。在分布式計算方面,國內企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比如國內的淘寶的 Fourinone 分布式計算框架、華為的基於分布式存儲的 FusionCloud 雲計算解決方案架構以及七牛自行研發的全分布式架構。國內廠商的雲生態戰略對於部署分布式計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廠商需要對各種基礎設施進行集成整合,同時要為合作夥伴和用戶提供標準的開發接口。
(2)第二層為資源隔離和管理技術(虛擬化),主要包括伺服器虛擬化、存儲虛擬化、網絡虛擬化和桌面虛擬化。虛擬化技術將計算機物理資源如伺服器、網絡、內存及存儲等映射為虛擬資源,並可安裝和部署多個虛擬機,實現多用戶共享物理資源的目的。這些資源的新虛擬部份是不受現有資源的架設方式、地域或物理組態所限制。雲存儲行業環境分析,從技術層面上看,關鍵的虛擬化內核技術國外品牌處於領先地位,主要有 Xen、OpenVZ、KVM、Hyper-V、VMWare 等,而中國的雲計算廠商往往通過購買和二次開發的方式來使用和完善自身的技術。在近幾年的探索中,中國與國外的虛擬化技術的差距在逐漸變小,而中國網際網路環境和應用場景的複雜性使得中國的雲計算技術必須進行自主創新。比如國內的 BoCloud 博雲推出 IaaS 層基礎設施虛擬化解決方案 BeyondSphere。
(3)第三層為並行編程技術。雲計算項目中並行編程模式被廣泛採用。雲存儲行業環境分析,在並行編程模式下,後台複雜的任務處理和資源調度對於用戶來說是透明的,這樣用戶體驗能夠大大提升,用戶能夠更高效地利用軟、硬體資源, 更快速、更簡單地使用應用或服務。目前雲計算主流的並行編程模式有 OpenMP、MPI 以及 MapReduce 等。其中,廣為熟悉的 MapReduce 模式將任務自動分成多個子任務,通過 Map 和 Reduce 兩個步驟實現任務在大規模計算節點中的高度與分配。目前國外基於 MapReduce 的並行計算框架有 Hadoop MapReduce、Spark MapReduce、Disco、 Phoenix 和 Mars 等。反觀國內,阿里雲的飛天平台研發了並行計算框架伏羲(Fuxi),青雲 QingCloud推出了集成 MapReduce 的 Hadoop 大數據集群服務,並行編程技術使雲計算廠商能夠應對大規模計算類型的複雜應用。
雲存儲行業環境分析,我國雲存儲市場發展仍有較長的道路要走。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產生的數據規模還會大幅增長,使得存儲的需求不斷加大。且我國的物聯網市場在不斷發展,將會有大量來自社會環境、交通、安全領域的數據產生,對雲存儲行業的技術以及容量等方面提出了更大挑戰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更多雲存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雲存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