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智慧財產權,對鼓勵自主創新、優化創新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有利於樹立我國國際信用、擴大國際合作與交流。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就是鼓勵科技創新。以下為中國智慧財產權現狀。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去年全年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達到133.9萬件,同比增長21.5%,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超過4萬件,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00萬件。受理商標註冊申請369.1萬件,同比增長28.35%,連續15年居世界第一。
截至去年底,有效商標註冊量達到1237.6萬件。我國申請人提交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申請3014件,同比增長29.8%。作品、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量分別達到159.9萬件和40.7萬件,同比分別增長18.65%和39.48%。農業、林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分別達到2523件和400件。新批准地理標誌產品180個。
國務院出台《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財政部、科技部加快實施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全國智慧財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此外,各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專利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專利代理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科技部形成《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草案)》。環境保護部起草《生物遺傳資源獲取管理法規(草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商總局等部門起草《濫用智慧財產權的反壟斷指南》。
經國務院批准,在中新廣州知識城開展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綜合改革試驗。統計局實施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將智慧財產權產品納入《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16》。知識產權局配合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出台專利收費減繳辦法,取消專利代理機構設立審批初審事項。工商總局推進商標註冊便利化改革,在全國設立15個地方商標註冊申請受理窗口,設立商標審查協作廣州中心和商標局駐廣州辦事處。版權局完善國家版權監管平台,依法加強涉外著作權認證機構、國際著作權組織在華常駐機構監管。
最後,全國的智慧財產權綜合發展指數呈現出東、中、西部地區逐級遞減的趨勢,具有顯著的區域間不平衡。既反映了各地區經濟發展和市場發育水平的不平衡,也反映了地區間產業分布的不平衡。
近年來,全國各地區智慧財產權綜合發展指數保持平穩增長,各地年均增幅的中位數為2.83%。其中,年均增幅最大的是安徽、湖北,增幅分別為5.32%和5.28%;北京、廣東、浙江等省份增幅較小。各地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開始放緩,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發展階段。這與近年來經過快速發展後,領先地區增速出現減緩趨勢有關。
智慧財產權環境發展指數的構成來看,各地區制度、服務、意識對智慧財產權環境的貢獻存在較大差異。較之制度因素,在發達地區服務與意識等因素對環境發展指數的貢獻更大。其中,內蒙古、安徽、湖北、山東、河南、貴州、雲南、甘肅、新疆環境發展指數更依賴於制度因素。以上便是中國智慧財產權現狀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智慧財產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慧財產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