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行業供需分析報告的主要分析要點是:
1)農村行業產能/產量分析。是指統計分析生產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可生產出的商品總量以及已生產出的商品總量;同時分析這一時期內農村行業產能/產量結構(區域結構、企業結構等)。
2)農村行業進出口分析。是指統計分析同上時期內農村行業進出口量、進出口結構、以及進出口價格走勢分析。
3)農村行業庫存及自用量等分析。
4)農村行業供給分析。市場供給量不等於生產量,因為生產量中有一部分用於生產者自己消費,作為貯備或出口,而供給量中的一部分可以是進口商品或動用貯備商品。
5)農村行業需求分析。是指統計分析上述時期內下游市場對農村行業商品的需求總量分析;同時分析這一時期內下遊行業需求規模、需求結構以及需求總量的區域結構等。
6)農村行業供給影響因素分析。包括價格因素、替代品因素、生產技術、政府政策以及下遊行業發展等。
7)農村行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包括可支配收入改變、個人喜好的改變、借貸及其成本、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價格轉變、人口數量和結構、對將來的預期、教育程度的改變等。
農村行業供需分析報告是基於經濟學中有關供需關係理論為基礎的分析成果。農村行業市場供給是指生產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上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一定數量的商品或勞務;農村行業市場需求指的是下游有能力購買,並願意購買某個具體商品的欲望,顯示的是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價格升降,某個體在每段時間內所願意買的某商品的數量。
10月14日,李明肖以金融監管總局農村中小銀行監管司司長的身份公開撰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農村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文章中披露了農村中小銀行相關數據:截至2024年6月末,全國共有農村中小銀行3736家,其中農村信用社(含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聯社)2086家、村鎮銀行1620家;各項貸款餘額32萬億元,占總資產的55.6%,連續7年提升,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合計占各項貸款的比例達到78%,以占銀行業14%的資產規模,發放了銀行業約29%的涉農貸款和24%的小微企業貸款;資產、負債規模分別為57萬億元、53萬億元,均為2012年末的3.6倍;資本淨額增至4.3萬億元,統算資本充足率13%,撥備覆蓋率136%,分別較2012年末提升3.1個百分點、24.7個百分點,資本實力和風險抵補能力顯著增強。
10月14日,李明肖以金融監管總局農村中小銀行監管司司長的身份公開撰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農村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詳細闡述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創農村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主要思路。李明肖表示,改革要堅持系統施策、遠近結合、標本兼治,聚焦制約農村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一體推進改體制、轉機制、強管理、增動能。短期內,要加大力度化解風險,為順利推進改革創造條件;長期看,要以辦「好銀行」為目標,完善農村中小銀行治理機制,選優配強並管住高管人員,加快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強化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從源頭上提升風險管控能力。李明肖強調,在推進改革工作中,需要特別關注各地經濟發展水平、金融需求特點、農村中小銀行經營狀況存在的顯著差異,按照「一省一策、一行一策」原則推進改革,不搞「一刀切」「齊步走」。(21世紀經濟報導)
經濟日報金觀平發文稱,盤活利用農村資源資產,增加財產性收入。土地、林地、房屋集體資產等是重要的農村資源資產。不過,長期以來這些資源資產規模化利用程度不高。應鼓勵探索多種方式,盤活利用農村閒置宅基地、閒置房屋、「四荒地」等資源資產,提高資源資產利用效率,創造條件多渠道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