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保險公司直面市場業務競爭,我國保險政策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當下,基層保險公司應積極加強與總部溝通,反饋自身所在市場的特點和內部管控情況,獲取總部的管理支持。一系列的政策利好為行業注入增長活力,但更為關鍵的要素是行業自身基本面的改善,這也為保險板塊估值深度修復提供基石。
記者從業內獲悉,銀保監會辦公廳近日向各保險公司、保險保障基金公司下發了《關於繳納保險保障基金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對保險保障基金的繳納費率進行進一步調整和細化。
《通知》是《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的實施細則,主要明確了風險差別費率的分類依據和標準。風險差別費率機制有利於進一步強化保險公司風險控制的正向激勵作用,真正發揮償付能力風險綜合評級的激勵作用。例如,一家100億元保費規模的財產保險公司,最高評級與最低評級之間的保險保障基金繳納額相差600萬元。
《通知》的出台有助於引導保險公司關注自身經營風險,強化合規經營,有利於行業防範風險。2022年12月12日起,新修訂的《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實施。陳輝表示,新修訂的《辦法》主要變化有兩處:一是修改了保險保障基金籌集條款,將原有的保險保障基金固定費率制調整為風險導向費率制,明確保險保障基金費率由基準費率和風險差別費率構成;二是調整了保險保障基金暫停繳納上限,將財產保險公司、人身保險公司的暫停繳納上限分別由占公司總資產的6%、1%調整為占行業總資產的6%、1%。
但彼時《辦法》並未明確具體的費率水平和調整細則。而此次《通知》則出台了已經國務院批准的相關基金費率和調整方案。
根據《通知》,基準費率方面,財產保險、短期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按照業務收入的0.8%繳納;人壽保險、長期健康保險、年金保險按照業務收入的0.3%繳納,投資連結保險按照業務收入的0.05%繳納。
風險差別費率以償付能力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基礎,評級為A(含AAA、AA、A)、B(含BBB、BB、B)、C、D的保險公司適用的費率分別為-0.02%、0%、0.02%、0.04%。保險公司應繳納的基金額等於業務收入和基金費率的乘積,且基金費率由基準費率和風險差別費率構成,等於基準費率與風險差別費率之和。
按《通知》測算,若某人身險公司的風險綜合評級為A類,則該公司的人壽保險費率為0.28%(0.3%-0.02%);若某財險公司的風險綜合評級為D類,則該公司的財產保險費率為0.84%(0.8%+0.04%)。
根據《通知》,保險公司採取按季度繳納、次年彙算清繳的方式繳納基金。季度繳納方面,保險公司依據季度實際業務收入、按基準費率計算繳納應繳納基金額。保險公司應於季度結束後25日內(含當日),向保險保障基金公司報送該季度《保險保障基金季度申報表》,並完成資金繳納。
年度彙算清繳方面,保險公司依據年度實際業務收入,按基準費率和風險差別費率計算應繳納基金額,根據各季度繳納額確定該年度應補繳基金額或可抵繳基金額。風險差別費率依據為上一年度各季度償付能力風險綜合評級結果。《通知》還提到,保險公司應在每年4月15日前(含當日)向保險保障基金公司報送《保險保障基金彙算清繳申報表》,並完成資金清繳。
相關制度的修訂和調整意在進一步提升保險業防範化解風險的能力。中國保險業除了要防範「黑天鵝」之外,也要應對「灰犀牛」,這就需要提高保險保障基金的規模。
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日前披露核准「申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登記申報,意味著財險市場將添新成員。因涉及上海國資委實控的申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能集團」),所以再次引發業內對於地方國資加碼保險業的關注。
申能集團主要從事電力、能源基礎產業的投資開發和管理等業務,是上海市唯一一家以能源產品的生產與供應為主業的國資企業集團。其在保險業早有涉足,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申能集團以14.05%的持股比例,位列中國太保第二大股東。
事實上,2022年以來,地方國資加碼保險業態勢持續。據《經濟參考報》記者統計,2022年全年及2023年1月,已有22家保險公司獲批增資,增資金額超過346.43億元。此外,還有部分已發布變更註冊資本信息公告的公司,其增資計劃尚未獲監管層批覆。上述增資中,地方國資身影頻現。
具體來看,財險方面,鼎和財險增資16.25億元,通過公開掛牌方式引進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華電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3名新晉投資人,增資後,持股比例分別為15%、15%和5%,前兩者並列成為鼎和財險第一大股東;太平科技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獲批增資3.55億元,其中,太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認購1.35億元、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認購2億元,浙江興科科技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認購2000萬元;財信吉祥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則在增資中引入湖南國資旗下的兩家新增股東——湖南省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和湖南湘江新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壽險方面,橫琴人壽獲批註冊資本由20億元增加至約23.85億元,珠海市國資委實控的珠海鏵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認繳全部新增註冊資本金,並在增加註冊資本後持股32.90%,成為橫琴人壽第一大股東;中韓人壽獲批註冊資本從15億元增加至30.01億元,新增註冊資本金分別由浙江東方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長興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溫州市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溫州電力投資有限公司、溫州市交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和國泰君安證裕投資有限公司認購。
除上述獲批增資的保險公司迎來地方國資加碼外,2022年以來,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的近50則保險公司股權信息變動公告中,亦顯現出地方國資對所在地險企增持的態勢。
我國保險行業體現出較強的韌性,頭部險企轉型成效漸顯。保險公司相關人士表示,無論是在險企增資中地方國資入局,還是在股權變動中地方國資擴大持股比例,均有利於險企在加強產融結合、拓展業務規模、發展相關產業生態圈等方面獲取地方資源,對行業市場格局具有深遠影響。
更多保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保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保險行業一季報總體超預期,有三個驗證:新業務價值高增長驗證了頭部公司正受益市場洗牌,部分頭部公司分紅險轉型成效驗證了公司從類自營走向類資管商業模式的可行性,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的大幅改善驗證了頭部公司過去五年拉長資產久期積累了大量浮盈。中信證券重申保險板塊強於大市的判斷,上市保險公司均有配置價值。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