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去年經歷「瑟瑟寒風」的保險業終於在2023年一季度迎來保費和股價的雙回暖。
近日,A股五大上市險企相繼披露一季度保費數據,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合計總攬保費10563億元,同比增長4.85%。
壽險業務上,一季度是傳統「開門紅」的收官之時,行業內有「開門紅則全年紅」之說,儘管1月受疫情影響,展業困難,但隨著2月之後生產秩序恢復,壽險業也復甦迅速。
數據亦揭示了這點,中國人壽一季度實現保費收入3272億元,同比增長3.9%。平安人壽保費收入1717.67億元,同比增長5.63%。其他三家保費收入有所下滑。
業內人士認為,這三家壽險保費收入負增長主要為減少躉交業務導致新單承壓以及續期業務仍面臨部分退保壓力影響。但除新華保險3月依舊同比下滑外,其他各家3月單月數據表現良好,實現5%以上的增長。
另外,近期監管調研負債成本事件激發了「炒停售」熱潮。「趕上終身3.5%的增額壽險末班車」情緒促進新單期交保費、新業務價值的增速也進一步提升。
壽險銷售回暖的勢頭令業內人士對一季度的新業務價值持樂觀態度。預測,2023年一季度各險企新業務價值同比有望轉正,同比增長幅度或受個險轉型見效及銀保渠道增長帶動超市場預期。隨著重疾險在各家新業務中的占比已降至較低水平,即便保障型業務繼續疲軟,預計儲蓄型業務有望憑藉大環境帶來的發展機遇支撐行業未來實現兩位數以上的價值增長。
財險方面,「老三家」增長持續,人保財險一季度實現保費收入1676.41億元,同比增長10.2%,平安產險實現保費收入769.58億元,同比增長5.40%,太保產險實現保費575.43億元,同比增長16.8%。
在財險業務中,車險是重要支柱。今年一季度人保財險車險業務保費收入679.33億元,同比增長6.5%,平安產險車險業務保費收入500.25億元,同比上漲6.2%。展望今年的車險表現,業內人士預計,車險量價齊升邏輯仍將延續,一是擴大內需戰略下汽車消費支持政策有望繼續加碼,二是新能源車滲透率持續提升有望驅動車均保費向上。
本月,車險「二次綜改」即將拉開帷幕,自主定價係數進一步擴大。「老三家」得益於更成熟的定價、渠道等方面建設,可以通過費率和風險匹配選擇質量更高的業務,優勢進一步擴大。
壽險業務的改善與財險業務馬太效應的進一步發展讓保險股在本周兩個交易日連續上漲。截至4月18日收盤時,中國人壽本周累計上漲9.73%,中國太保累計上漲9.87%,中國平安累計上漲6.88%。
總的來說,除了負債端的持續超預期表現外,宏觀經濟向好,社融數據超預期,權益市場和債券市場今年的樂觀情緒,也帶動了險企資產端的預期上升,對估值起到支撐作用。
更多保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保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保險行業一季報總體超預期,有三個驗證:新業務價值高增長驗證了頭部公司正受益市場洗牌,部分頭部公司分紅險轉型成效驗證了公司從類自營走向類資管商業模式的可行性,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的大幅改善驗證了頭部公司過去五年拉長資產久期積累了大量浮盈。中信證券重申保險板塊強於大市的判斷,上市保險公司均有配置價值。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