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據行業預測,到2025年全球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美元,中國作為核心增長極正通過區域協同加速賽道布局。在此背景下,3月31日江西省聯合粵港澳大灣區舉辦的產業鏈對接會釋放出重要信號:中部地區正以政策創新和產業生態構建搶占發展先機。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低空經濟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本次招商對接會在深圳召開,吸引了粵港澳大灣區50餘名行業龍頭企業家參與。會議聚焦無人機應用、通航製造等重點領域,通過資源整合推動形成「研發生產場景」閉環生態。與會企業代表指出,江西在地理區位、政策環境和產業基礎方面的綜合優勢,為低空經濟規模化發展提供了理想試驗場。
作為主會場所在地,景德鎮通過推介會系統展示了其發展低空經濟的三大核心競爭力:一是依託航空工業積澱形成的全產業鏈集群;二是構建涵蓋人才培育、金融支持和場景開放的政策矩陣;三是規劃千億級產業園區承載創新項目。地方政府承諾將提供「一企一策」精準扶持,吸引更多企業成為區域發展的長期合伙人。
景德鎮高新區、南昌市新建區等4個重點區域在會上同步展開產業推介,分別側重智能製造、物流配送、文旅融合和飛行培訓等領域。這種差異化分工模式有效避免同質化競爭,同時實現數據共享與技術聯動。會中達成的多項合作意向顯示,江西正通過「點線面」結合的方式構建低空經濟立體網絡。
會議設置專項環節促進企業間深度交流,重點探討無人機監管體系完善、複合型人才培養等共性難題。與會者普遍認為,江西主動對接大灣區技術資源的戰略選擇,將加速破解低空經濟「落地難」瓶頸,為全國提供可複製的區域協同發展範本。
此次對接會不僅促成多項目簽約,更標誌著江西省在低空經濟領域完成從政策規劃到產業落地的關鍵跨越。通過強化與創新高地的協同效應,江西有望在2025年前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動通航服務、物流運輸等業態創造百億級新增長極。隨著基礎設施完善和應用場景拓展,這場「空中經濟革命」正在重塑區域競爭格局,而先行者的探索經驗或將為全國低空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