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低空經濟崛起:飛行汽車與eVTOL引領未來出行新篇章

低空經濟崛起:飛行汽車與eVTOL引領未來出行新篇章

2025-04-27 10:20:12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產業,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各地政府紛紛出台支持政策,資本大量湧入,飛行汽車和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低空交通工具的商業化進程不斷加速。與此同時,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標準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也逐漸顯現,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挑戰。低空經濟的崛起,不僅為未來出行方式帶來革命性變革,也為相關產業鏈的繁榮提供了廣闊空間。

  一、政策與資本雙輪驅動,低空經濟邁入快車道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低空經濟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低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積極推動。據統計,全國已有超過60個城市出台了扶持低空經濟的相關政策,並逐步落地實施。例如,合肥市通過建設低空聯合飛行服務中心和城市空中交通樞紐港,將飛行報審時間從5~7天縮短至1天,吸引了200餘家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集聚。廣州市則依託4200多家相關企業,在集成測試、核心零部件等領域形成先發優勢,並將低空經濟納入未來產業體系。

  資本的嗅覺同樣敏銳。3月,低空經濟領域共發生18起融資事件,融資金額達14.13億元。小鵬匯天更是獲得5家銀行聯合提供的12.6億元銀團貸款,用于飛行汽車智造基地建設。多方助力下,低空經濟正從概念走向現實。3月28日,中國民航局頒發了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標誌著低空飛行正式開啟「載人時代」。

  二、飛行汽車與eVTOL商業化進程提速

  飛行汽車作為低空經濟的核心領域之一,其發展備受關注。小鵬匯天計劃在海南建設40個飛行營地,打造「空中環島旅遊公路」,並計劃於2026年交付分體式飛行汽車,目前已累計預訂超4000輛。廣汽集團旗下高域科技與如祺出行達成戰略合作,推動飛行汽車融入出行服務生態。其GOVY AirJet複合翼飛行汽車低空續航達200公里,未來使用全固態電池可超400公里。

  eVTOL領域同樣進展迅速。沃飛長空與四川航空旗下通航投資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進「民航+低空出行」城市接駁場景落地。其AE200傾轉旋翼6座eVTOL已完成試飛,計劃2027年量產,最大航程250公里。億航智能則獲得行業首張無人駕駛載人eVTOL運營合格證,其EH216S機型已在廣州、合肥開展常態化服務,單次飛行成本降至500元以內。

  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標準體系亟待完善

  儘管飛行汽車和eVTOL展現了良好的發展前景,但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截至2024年底,國內通用航空機場數量僅為400餘個,不及美國的2.2%,且近4成仍以跑道型機場為主,難以滿足新型交通工具的需求。此外,地面通信基站覆蓋率有限,低空監管技術成本高昂,標準化問題也日益凸顯。

  在標準體系建設方面,起降場站設計、充電設施布局、通信協議等核心標準尚未統一,導致跨區域飛行受限。三維高精地圖更新滯後和5GA/6G網絡覆蓋不足,也制約了飛行汽車的實時數據交互與自動駕駛能力。推動相關標準體系建設和完善,已成為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四、安全與技術並重,護航低空經濟發展

  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安全與技術的雙重保障。在地面監測方面,需部署低空飛行器監測雷達系統,並依託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實時三維地圖模擬。在飛行汽車上,採用多模態傳感器融合感知系統,提升複雜環境感知水平。同時,通過「5G+衛星冗餘鏈路」模式,確保高速通信與數據安全。

  在政策層面,需明確低空飛行器的監管職責,制定相關規則與標準,並研究低空飛行事故責任界定法規。只有將安全與技術緊密結合,才能為低空經濟的穩健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低空經濟的崛起,標誌著未來出行方式的新篇章。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驅動下,飛行汽車和eVTOL的商業化進程不斷提速,為產業鏈的繁榮注入新動能。然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標準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仍需解決。通過加強安全與技術保障,推動相關標準體系建設,低空經濟有望實現加速發展,為未來出行帶來更多可能性。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低空經濟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