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浪潮下,電子商務作為流通領域數位化轉型的典型模式,已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新經濟增長點。中國在推動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方面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政策便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自2009年深圳成為首個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以來,諸多城市相繼加入這一行列。該政策旨在通過試點示範,探索出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推動城市流通數位化水平提升,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市場一體化進程。本文基於2005—2023年我國26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面板數據,以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政策作為準自然實驗,構建多期雙重差分模型,對城市流通數位化賦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政策效果展開實證評估
流通數位化是指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數位技術對供應鏈、物流、零售等傳統流通環節進行改造和升級,以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價值的最大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指在全國範圍內形成規則統一、競爭充分、高度開放且運行有序的市場格局,核心目標是消除地區間的行政壁壘、市場分割以及不合理的政策差異,促進商品和要素在更大範圍內自由流動,提高市場效率,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流通數位化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與動力源泉。一方面,流通數位化打破信息壁壘,讓市場信息更透明對稱。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能夠實時共享價格、供求等信息,降低市場主體搜尋成本,消除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交易障礙與區域市場分割,推動商品和要素在全國範圍內順暢流通。另一方面,流通數位化推動流通產業優化升級。傳統流通業向數智化轉型,供應鏈趨於扁平化、柔性化,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重塑全國統一的產業分工格局,優化全國大市場結構。同時,流通數位化藉助網絡平台降低運輸與交易成本,拓展產業鏈,優化要素配置,提升生產效率,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增添動力。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流通數位化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條件和制度環境。在市場條件上,統一規則、公平競爭及要素自由流動,有助於流通數位化企業降低運營風險、擴大市場規模,充分發揮數位技術在流通領域的優勢,加速流通數位化創新成果的推廣與應用。在制度環境上,統一市場准入,消除區域行政分割,降低流通企業跨區域開展數位化業務的合規成本與不確定性。此外,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在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智慧財產權等關鍵領域制定統一標準,保障企業與消費者權益,激勵企業創新,推動流通數位化發展。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基於多期雙重差分模型的實證評估結果顯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政策對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具有顯著的積極作用。從區域差異來看,該政策對中部地區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推動作用最為突出,西部地區次之,東部地區最弱。這一結果表明,不同地區的基礎設施、經濟結構和政策導向等因素對政策效果產生了顯著影響。中部地區在產業結構上具有一定的承接優勢,在政策推行時,能較好地藉助流通數位化轉型,快速優化供應鏈體系,吸引相關產業集聚,加速市場一體化進程。西部地區近年來在政策扶持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對流通數位化的需求迫切,隨著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政策的落地,能夠有效改善市場環境,推動商品和要素的流通。而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和市場體系相對成熟,政策邊際效應有限;同時,東部地區產業多元化程度高,資源配置分散,使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政策對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推動作用相對較弱。
流通數位化賦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傳導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勞動力市場上,提升城市就業水平
流通數位化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和就業崗位,吸引大量勞動力從傳統行業向新興領域轉移。電子商務作為流通數位化的核心組成與典型代表,可從多維度創造就業空間。首先,以大數據、平台經濟為代表的新技術被廣泛應用於電子商務,直接提升勞動者的生產效率,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推動企業擴張,並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改善就業環境。其次,電子商務能夠降低勞動者的工作和信息搜尋成本,減少勞動力市場摩擦,消除勞動力跨區域流動的障礙與壁壘,促進勞動力與工作崗位的有效匹配。最後,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能夠通過規範經濟活動和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途徑提升創業活躍度,進而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提高對勞動力的需求。隨著就業機會增多,不同地區的勞動力能夠更充分地參與到經濟活動中,各地區人力資源得以高效利用。同時,數位化工具和平台為勞動者提供更多技能提升和職業發展的機會,促進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優化勞動力區域布局,進而提升整體就業質量,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勞動力資源的合理流動與優化配置。
(二)在資本市場上,提升金融資本效能
電子商務市場分析提到流通數位化在資本市場上能提升資本效能,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築牢金融根基。首先,流通數位化使交易數據能夠被實時、準確地記錄和分析,加快數字金融等新型金融模式的興起。金融機構通過發展在線信用服務、建立交易誠信檔案等方式優化金融制度供給,實現項目風險的精確評估和精準放貸,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市場風險,增強市場穩定性。其次,傳統金融服務往往受限於物理網點和服務時間,許多小微企業和偏遠地區客戶難以獲得足夠的金融支持。流通數位化可打破這些限制,網際網路金融平台、移動支付等的興起,可以隨時隨地提供金融服務,將原本被排除在傳統金融服務體系外的人群納入其中,拓寬金融資源的覆蓋範圍,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渠道,降低融資門檻,使金融資源能夠更廣泛地惠及各類市場主體,有效拓展市場邊界,激發市場交易活力。最後,在流通數位化體系中,交易結算速度大幅提升。電子支付、區塊鏈等技術可實現資金的快速清算和到帳,減少資金在途時間。資金流轉效率的提高,使金融資源能夠更快地從閒置方流向需求方,提高資金的使用頻率和效益,提升商品與信息的流動性,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
(三)在技術市場上,加速技術創新與擴散
在流通數位化進程中,企業為提升競爭力,加大在物流追蹤、智能倉儲、精準營銷等方面的技術研發投入,加速技術創新與擴散。首先,數位化使流通企業能夠收集和分析各類平台的消費者數據,包括購買行為、偏好、需求等。海量數據成為企業技術創新的「燃料」,通過數據挖掘與分析,洞察市場趨勢,反向驅動企業創新產品與服務。其次,數字流通基礎設施的廣泛普及有助於模糊區域間貿易邊界,破除制約數據要素流動的顯隱性障礙,使企業能夠更便捷地獲取和共享知識、技術及經驗,減少企業在技術研發過程中的重複勞動和資源浪費。企業可以利用開源軟體、共享技術平台等,降低軟體開發和技術創新成本。最後,流通數位化網絡打破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將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企業和用戶連接在一起,形成龐大的創新網絡。在該網絡中,新技術和創新成果能夠迅速傳播和擴散,產生網絡效應。隨著技術創新的加速與擴散,各地區的市場連接更緊密,商品、服務與生產要素得以在全國範圍內更高效、更自由地流通。技術創新帶來的標準化、規範化流程,有助於統一全國市場的交易規則與質量標準,減少地區間的市場差異與壁壘。創新催生新興商業模式和業態,如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打破傳統地域市場的分割狀態,促進市場的深度融合與拓展。
(四)在商品和服務市場上,釋放消費潛能
流通數位化能夠激發消費市場潛能,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注入強勁內需動力。首先,流通數位化優化消費體驗。藉助大數據分析,流通企業能夠深度洞察消費者的偏好、購買歷史等信息,為用戶精準推薦符合其需求的商品,節省消費者的購物時間;消費者足不出戶便能在電商平台選購全球好物,打破跨區域消費局限,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其次,流通數位化拓展消費場景,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催生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新興業態,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消費選擇,從而挖掘出更多潛在的消費需求。再次,流通數位化降低購物成本。數位化流通縮短供應鏈長度,減少傳統流通模式中層層代理、經銷商等中間環節,降低商品價格;電商平台和商家通過數位化手段,及時向消費者推送各種優惠活動、折扣信息,激發消費熱情。最後,流通數位化保障消費者權益。利用區塊鏈等技術,流通數位化實現商品的全程溯源,消費者可以了解商品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的信息,確保商品的質量安全;也可以通過線上平台快速提交售後問題,以便商家能夠及時響應並處理,提振消費信心。旺盛的消費需求促使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生產要素市場的繁榮,增強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整體活力與經濟韌性。
通過對2005—2023年我國26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數據的實證分析,研究表明流通數位化有助於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且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政策在不同區域的實施效果存在差異。
更多電子商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子商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