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是中國教育市場蓄力的一年,儘管主要教育上市公司市值略有下降,但營收普遍增長,顯示出市場情緒的波動與潛力的並存。這一年,教育大模型原生應用嶄露頭角,學習機市場競爭激烈,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頭部機構的意外爆雷也為市場敲響了警鐘。展望2025年,教育產業將面臨財政投入、消費定位、模式轉型等多重挑戰,同時也將迎來技術驅動下的創新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教育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2024年10月,《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發布,明確了未來十年教育強國建設的目標。教育市場作為校內教育的有益補充,其發展離不開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支持。然而,2023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僅為4%,且近年來持續下降,顯示出教育財政投入的壓力。能否落實法定增長要求,將直接影響教育市場的健康發展。
2024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推動教育和培訓消費的相關舉措。然而,部分自媒體對政策的誤讀引發了社會焦慮。2025年3月發布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未提及教育和培訓,顯示出政策制定者的審慎態度。教育作為促消費的重要內容,需要在政府消費與家庭消費之間找到平衡,既要補齊公共服務短板,也要引導家庭理性消費。
教育培訓行業的預付費模式為企業提供了充沛的現金流,但也帶來了挪用資金、非理性競爭等問題。2024年,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台上線,對預付費進行託管,並鼓勵「先上課再付費」模式。告別預付費模式,將是教培企業轉型的關鍵一步,雖然短期內可能失去現金流紅利,但長期來看將有助於企業回歸以用戶為中心的發展軌道。
2024年,國內湧現了多個教育大模型,其中DeepSeek的接入顯著提升了模型的推理能力和使用效率。教育大模型在作文批改、理科題目解析等方面展現了巨大潛力,進一步降低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然而,學生對大模型生成內容的錯誤率容忍度極低,導致其大規模應用仍面臨挑戰。
截至2023年,民辦幼兒園占全國幼兒園總數的54.47%,但比上年減少了11013所。適齡兒童人數持續減少,加上公辦幼兒園的快速擴張,民辦幼兒園面臨嚴峻挑戰。未來,民辦幼兒園需要在差異化教育、盈利模式、財政補助等方面找到新的出路,否則其困境將蔓延至民辦小學、中學和大學。
近年來,青少年編程教育等素質教育項目迅速崛起,但部分機構通過製造升學焦慮、過度營銷等手段推銷課程,偏離了素質教育的初衷。與此同時,從學科類培訓轉型而來的非學科類培訓雖然獲得了合法身份,但部分課程仍以應試為導向。素質教育機構需要找准自身定位,擺脫「千億市值、百億營收」的舊夢,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教育獨角獸企業數量銳減,2024年上市的教育公司募資金額普遍較低,部分公司股價大幅下跌。要讓外部資本重回教育行業,需要推動成熟的獨角獸企業儘快上市,同時培育新的創新企業,才能重塑資本市場的信心。
2024年,多家在線教育公司開始布局線下校區,作為獨立業務運營。線下培訓需求強烈,加上小班課和一對一模式的差異化優勢,為在線教育公司提供了新的增長點。然而,線下運營與線上邏輯截然不同,需要專業的團隊操盤,未來其擴展效果值得關注。
「雙減」後,教育公司普遍轉型至職業教育、素質教育等領域。2024年,頭部公司開始探索文旅、大健康等跨界業務,這些業務與教育業務的目標客戶高度重合,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此外,利用AI能力開發軟硬體消費類科技產品,也將成為教育公司的重要轉型方向。
學習機作為集課程教學、教輔練習於一體的產品,正在利用AI構建獨特的學習規劃路徑,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然而,當前學習機市場競爭激烈,主要由教育和科技巨頭主導。作為下一代教育產品,學習機需要吸引新一代玩家,才能真正實現突破。
總結:2025年,中國教育市場將在財政投入、消費定位、模式轉型等多重挑戰中尋找新的增長點。技術驅動下的創新,如教育大模型、學習機等,將為行業注入新的活力。與此同時,教育公司需要在跨界融合、線下拓展等方面探索新的發展路徑,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更多教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教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