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珠寶首飾零售行業在過去幾十年中經歷了從管制到開放、從傳統到現代的深刻變革。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市場的變化,珠寶首飾零售行業呈現出新的特點和趨勢。2025年,珠寶首飾零售行業將面臨全球化的加速、數位化改革的深入以及消費分層的加劇等挑戰,同時也將迎來品牌地方化、微創新和數位化轉型等機遇。本文通過對珠寶首飾零售行業的發展歷程、行業特性、品牌現狀的分析,探討未來五年行業的發展趨勢,並提出應對策略,以期為珠寶首飾零售企業提供參考。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零售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我國珠寶首飾零售行業在過去幾十年中經歷了從全面管制到全面開放的深刻變革,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品牌競爭日益激烈。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市場的變化,珠寶首飾零售行業呈現出新的特點和趨勢。2025年,珠寶首飾零售行業將面臨全球化的加速、數位化改革的深入以及消費分層的加劇等挑戰,同時也將迎來品牌地方化、微創新和數位化轉型等機遇。本文通過對珠寶首飾零售行業的發展歷程、行業特性、品牌現狀的分析,探討未來五年行業的發展趨勢,並提出應對策略,以期為珠寶首飾零售企業提供參考。
我國珠寶首飾零售行業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重要階段:全面管制階段、統購統配階段和全面開放階段。
(一)全面管制階段(1950—1982)
新中國成立後,國內黃金市場一直處於封閉狀態。1950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金銀管理辦法》(草案),凍結民間金銀買賣,明確金銀買賣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經營管理。直到20世紀80年代,國家才開始逐步放開黃金飾品市場。1982年8月,上海老鳳祥前身上海遠東金銀飾品廠成為首批內銷金飾品定點生產企業,在城隍廟首次推出黃金飾品銷售櫃檯,引發市場強烈反響。這一階段,普通民眾幾乎無法接觸黃金珠寶,更談不上對其了解與認識。
(二)統購統配階段(1983—2001)
1983年6月,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進一步加強對金銀的管理。1985年,北京菜市口百貨商場首次陳列黃金飾品。1993年,中國人民銀行調整黃金經濟政策,將黃金價格的固定定價改為浮動定價。2001年,黃金「統購統配」計劃管理體制被取消,代之以黃金市場的建立。這一階段,國家在堅持「統購統配」政策的同時,逐步改革黃金定價機制、供應制度和金飾品零售審批制度,大量內地珠寶品牌誕生,港資與國外品牌也陸續進入內地市場。
(三)全面開放階段(2002年至今)
2002年10月,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運行,黃金原料市場開放,結束了新中國黃金不能自由買賣的歷史。2003年,國務院取消了包括黃金製品生產、加工、批發、零售業務在內的多項行政審批項目,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及其製品全面市場開放。2013年,我國黃金消費量首次突破千噸,達到1176.4噸,成為世界第一大黃金消費國。2020年至今,珠寶零售行業步入大變革時期,疫情推動了珠寶零售行業的快速網際網路化。2022年,珠寶零售行業呈現蕭條模式,全國黃金消費量同比下降11%。2023年,珠寶行業復甦跡象明顯,國際金價持續上漲,黃金珠寶首飾消費熱度較2022年明顯改善。
(一)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規模
2003年起,我國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總額進入高速增長階段,2003—2013年的複合增長率超過20%。2014—2017年,隨著經濟趨穩,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總額增速下降,步入相對平穩的調整期。2018—2020年,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總額逐年下跌,2020年全年零售總額為2376億元,較2017年跌幅約20%。2021—2022年,我國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總額維持在3000億元左右。
(二)珠寶全品類產品市場規模
我國珠寶市場的主要品類依次為黃金、玉石、鑽石、彩寶和其他細分品類。2022年,我國珠寶玉石首飾產業市場整體規模約7190億元,與2021年基本持平。其中,黃金產品市場規模約為4100億元,占整個市場比重為57.0%;玉石產品市場規模約為1470億元,占比20.4%;鑽石產品市場規模約為820億元,占比11.4%;彩色寶石產品市場規模約為280億元,占比3.8%;珍珠產品市場規模約為240億元,占比3.3%。黃金在我國珠寶產業中占據主導地位。
(三)珠寶首飾零售門店規模
2022年,珠寶首飾零售行業的渠道資源進一步向頭部品牌集中。2022年A股主要珠寶上市公司零售門店數量為19310家,比2021年新增1400家;港股主要珠寶上市公司零售門店數量為11084家,比2021年新增2058家。2022年珠寶零售門店淨增量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別為周大福1631家、老鳳祥664家、豫園股份606家。我國珠寶零售主要採用自營、經銷以及加盟等三種連鎖模式,各有特點。
(一)產品疊代風險低珠寶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裝飾性,但其疊代風險較低。黃金珠寶一般是貴金屬或昂貴的無機非金屬材料,憑藉稀缺屬性成為價值符號。珠寶特別是黃金在人類社會中長期作為貨幣使用,具有極強的保值能力,即使款式過時,材料的保值性也能保證其不會嚴重貶值,降低了疊代風險。
(二)存貨減值風險低與其他行業相比,珠寶首飾零售行業能有效降低存貨減值風險。珠寶產品易於長期儲存,不存在「變質」風險;貴金屬原材料有更多金融工具可用於風險對沖;大部分珠寶首飾產品可通過回收再造、二手轉賣、拍賣等方式進行二次銷售,且中間成本不高。
(三)占據更長產業鏈珠寶首飾零售企業集產品與渠道於一身,生產產品的同時還掌握流通渠道,擁有定價權,能享受更豐厚的產業鏈利潤。產品端,珠寶零售企業自主設計產品並賦予文化內涵,產生更高商業溢價。渠道端,珠寶首飾以線下渠道為主,消費者對線上渠道的信任感偏低。品牌端,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和忠誠度沉澱為長期價值的品牌資產,強品牌企業能搶占更多市場份額並獲得更高定價能力。
我國珠寶零售行業競爭格局由國際品牌、港資品牌與內地品牌構成。國際品牌定位奢華高端,壟斷我國高端市場;港資品牌定位時尚,主打中高端市場;內地品牌起步晚,但在中低端市場較為活躍。此外,國內市場還存在大量長尾品牌,占據一定市場份額。
(一)國際珠寶品牌
在我國的發展情況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國際珠寶品牌紛紛加速在我國擴張。國際高端珠寶品牌持續深耕線下渠道,優化數位化與線上內容呈現形式,打通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三大奢侈品集團幾乎瓜分了我國高端珠寶市場零售份額。國際輕奢珠寶品牌紅利期減退,其本質是快時尚飾品,通過營銷提升品牌溢價,但大量使用廉價原材料,營銷費用高,利潤空間被削減。
(二)港資和國產珠寶品牌的發展情況
港資品牌依靠產品、品牌渠道等經營策略的創新求變來驅動發展,企業營收不斷增長,市場占比穩步提升。港資龍頭周大福成為我國珠寶零售風向標,創立於1929年,以「周大福」旗艦品牌為核心,為消費者提供多元零售選擇。國資龍頭老鳳祥鑄就國貨榮光,創始於1848年,是中國珠寶首飾和民族企業品牌中的「百年金字招牌」。DR通過獨特品牌內涵和營銷力加速突圍,區別於其他以黃金產品為主、瘋狂進行渠道擴張的品牌,DR以賦予產品專屬的情感內涵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國內長尾品牌互為補充相互競爭,2022年我國黃金珠寶行業的CR5為28.6%,CR10為35.8%,各珠寶品牌的份額較小,市場集中度低,細分市場仍有許多中小品牌互為補充相互競爭。
(一)未來五年的發展趨勢
在未來五年中,珠寶首飾零售行業將面臨以下挑戰: 1.珠寶行業全球化加速,包括品牌的全球化和產業全球化。品牌全球化涉及供應鏈、商品、理念、人才的全球化,產業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 2.珠寶零售行業的周期性波動不可避免。珠寶首飾零售行業現狀分析指出,珠寶零售行業上游產業如黃金、白銀、稀有金屬等大宗商品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產生周期性,使得珠寶零售行業周期性也不可避免,且準確預測這種周期非常困難。 3.珠寶零售數位化改革持續深入。珠寶零售品牌接入數位化終端,實現進銷存、消費者全渠道行為分析、物流信息實時在線等功能,提升實體運營效率,還衍生出供應鏈金融等增值服務。 4.珠寶零售行業提供的價值轉移。珠寶零售環節中,給客戶提供的價值從原本的實體珠寶向著更多情緒價值提供的方向轉移。 5.珠寶零售消費分層愈加明顯。珠寶消費中各價位珠寶的消費者逐漸分流並且固化,相應的珠寶零售品牌也會聚焦自己的目標客戶圈層,並針對性推出產品,最終形成品牌分流。
(二)未來五年的機遇
在未來五年中,珠寶首飾零售行業將迎來以下機遇: 1.面對珠寶行業的全球化,珠寶零售行業的地方化是一條破局之道。珠寶零售品牌的地方化指的是各珠寶品牌因零售針對的是本地消費者,而產生的本地化差異。頭部珠寶品牌已經開始從我國的傳統技藝、歷史文化里尋找品牌表達的語境,將中國藝術、中國美學、非遺元素等拿來做創新、引領潮流的新思路。珠寶品牌應充分意識到本地化對品牌發展的重要性,利用本地消費者的聲音驅動產品研發,執行本地化的運營營銷策略等,在未來珠寶零售品牌本地化也是逐漸凸顯且大有可為的。 2.以微創新應對周期性波動。珠寶零售行業的周期性波動不可避免,但最大危機並非危機本身,而是仍然沿用過去的邏輯做事。未來中國珠寶零售企業的首要任務是持相對謹慎的態度,切忌盲目擴張,在零售過程中加深對消費者的理解創造出新的顧客價值,業務層面做一些快速且有針對性的微調和革新,做到有險可守、有路可退。 3.順應時勢提升品牌數位化水平。珠寶零售品牌與其擔心數位化帶來變化對自己的衝擊與影響,不如積極地投入到數位化改革中來,藉助數位化的優勢,除了藉助數位化工具提高對公司和品牌的管理,還應當聚焦於提升消費者體驗、推動品牌價值變現。數位化消費體驗可以提供更高效的選購,最優路徑找到最合適的商品,更趣味的商品感知,以及提供更完善的售後服務。 4.應對零售分層,雖然高淨值消費者能夠給品牌和產品帶來更大利潤空間,但不同層次的珠寶品牌無差別的追求高端化,會讓部分企業迷失自我,錯失市場機會,也會帶來行業秩序的混亂。未來大部分珠寶零售品牌需要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定位,做長久的生意、做長青的品牌。
我國珠寶首飾零售行業在過去幾十年中經歷了從管制到開放、從傳統到現代的深刻變革。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市場的變化,珠寶首飾零售行業呈現出新的特點和趨勢。2025年,珠寶首飾零售行業將面臨全球化的加速、數位化改革的深入以及消費分層的加劇等挑戰,同時也將迎來品牌地方化、微創新和數位化轉型等機遇。通過對珠寶首飾零售行業的發展歷程、行業特性、品牌現狀的分析,本文探討了未來五年行業的發展趨勢,並提出了應對策略,以期為珠寶首飾零售企業提供參考。
更多零售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零售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