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食品其他行業分析報告 >> 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原因分析

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原因分析

2011-07-12 14:17:1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近年來,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不斷刺痛著公眾的神經。縱觀歷次事件,可以發現,三鹿、蒙牛、伊利、雙匯等「涉案企業」有一個共同點——在出現問題時,都將責任推諉給了供應商,以此來推脫責任。
  
  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為何不能徹底得到解決?在出現問題時,企業是否將責任推給供應商後就可以「一了百了」?
  
  食品安全是企業對利益相關者的道德承諾
  
  我國食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原因可分為技術因素和道德因素,但從實際情況看,重大事件多因道德因素而起。
  
  食品具有多重品質特性,既是經驗品(如產品的鮮嫩程度、汁的多寡、香味、口感、味道等),又是信用品(如是否含有抗生素、激素、農藥殘留等)。對於經驗品,消費者在購買前缺乏足夠的信息,但在購買後能認識到產品的質量特性,或通過長期購買所形成的經驗能做出判斷。而對於食品的信用特性,消費者在食用後的長時間內都無法進行判斷,企業是否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完全依靠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因此,食品業屬於道德度極高的行業,食品安全是食品企業對利益相關者的道德承諾。如果企業為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視食品安全,就必定發生食品安全問題。一些食品企業會嚴格遵循道德承諾,但對整個社會來說,不可能確保所有食品企業都能遵循。一旦這種「承諾」發生「意外」,就會導致食品企業出現道德風險,生產不安全的食品。
  
  為什麼有些食品企業能嚴格信守道德承諾,而有些企業卻沒有?這和企業自身的價值判斷有關,如果企業賦予社會責任更多的固有價值,那麼,食品安全就是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反之,則相反。
  
  對整個食品行業來說,食品安全防治可減少食源性疾病風險,提高食品行業的整體收益,並增加消費者和政府的收益。但是,如果個體利益的實現是在群體利益之後,那麼企業都會明白,遵循道德承諾可以實現行業的最優利益和企業的次優利益,而一方違背道德承諾有可能會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優。因為任何一個食品企業都不能確認其他企業不會違背道德承諾,所以,企業如果能降低成本,就可能會搶先違背道德承諾,如果所有企業都這麼想和這麼做,整個食品行業的道德水平就很難建立,即使能建立也很容易被顛覆。
  
  因此,一旦食品企業違背道德承諾,不但損害了消費者的身心健康,而且會導致在重複博弈中失信於消費者,傷害了消費者的感情。在消費者無從辨別的情況下,劣質商品(不安全食品)通過成本優勢,利用低廉的價格打壓正常商品,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政府管制雖然能約束食品企業的某些不法行為,但不能完全杜絕食品安全問題,只有食品企業嚴格信守道德承諾,具有積極的道德自我約束力,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食品安全問題。從宏觀層面看,食品安全問題不可能徹底解決,只能主動應對;從微觀層面看,可以解決某一個具體的食品安全問題,但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目前,中國食品行業同質化現象很嚴重,企業眾多,從業門檻很低,各類層次人員充斥著食品生產及銷售領域,其法律意識與道德水平參差不齊,這給食品安全帶來了潛在威脅,也給政府監管帶來了巨大困難,出現了「企業不急、政府急」的現象。
  
  食品企業要具有「通常的正派」
  
  食品供應鏈是從食品的初級生產者到消費者各環節的經濟利益主體所組成的整體。整個食品供應鏈非常複雜,食品的生產方式也多種多樣。食品企業常常不是被動地根據消費者偏好來生產,而是通過廣告宣傳主動地引導(包括誤導)消費者,以贏得商機。此外,食品企業可以通過選擇性採購迫使生產原料的農民採用特定的技術和投入,並極力降低成本。
  
  在整個鏈條中,如果有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產生食品不安全問題,影響消費者健康,甚至帶來社會公共衛生問題。我國已逐步建立起大規模標準化生產為特徵的食品供給體系,尤其是肉類和乳品業。自給自足的田園牧歌時代已漸行漸遠,伴隨的是食品工業化時代。以肉類、乳品為代表的眾多食品行業橫跨農業、工業和流通業,大豆、玉米等食品加工業還牽扯到國際貿易、農產品期貨乃至國際政治。現代食品供給體系已經變得太複雜,供應鏈的各個環節與最終服務對象已經極大脫節,普通公眾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了對過程的控制。
  
  食品鏈條的複雜性造成了食品安全控制的複雜性。在食品安全控制體系中,食品鏈源頭、食品加工、食品流通、消費、監管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造成食品安全危機,並會沿著供應鏈逐步擴散,形成更大範圍的風險。在食品供給體系中,信息不對稱明顯存在於食品供應鏈的整個過程,每一環節都可能對食品安全產生直接或間接危害,每個交易主體都需要在面臨不確定性的條件下做出決策。
  
  對食品行業來說,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極易導致全產業鏈成員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就是例證。因此,食品供應鏈成員除了履行各自的供應鏈契約外,還應從社會角度界定自身的責任範圍。主導企業應該做好合理的規劃與分配,以契約的方式規範食品供應鏈成員中各自的企業社會責任範圍,以免使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受損。但食品供應鏈中的企業較難對其他企業不負責任的行為或者不作為實施制裁。這就要求所有成員企業具有「通常的正派」,同時避免剝削行為或其他不受社會和行業歡迎的行為。

更多食品安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食品安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