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有核桃屬植物8個種,其中作為廣泛栽培的主要是普通核桃和鐵核桃。普通核桃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據《中國果樹志?核桃卷》記載的無性系品種及優良品系179個、實生農家品種514個、優良單株124個。鐵核桃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
我國核桃生產中使用的品種主要來自國內選育的核桃良種,分為早實和晚實兩個類型。目前的品種結構特點:(1)核桃良種普及率低,實生核桃占有相當多的生產比重;(2)核桃生產品種多而缺乏專用品種和高檔主導品種,難以形成主導國際市場的核桃品牌產品;(3)缺乏具有多抗性的品種,如母本來源於新疆核桃的某些早實品種,在高溫多濕氣候條件下表現出抗病上的缺陷;(4)核桃品種結構的不良搭配,包括授粉品種的配置。
在經濟不發達的適種山區,只要選擇適宜當地發展的核桃品種,畝均收入都會達到3000元以上,這在不富裕的地區算得上有「錢」景的產業。而在產業發展優勢區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雲南省,核桃的畝均收入可高達上萬元,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即使在北京,核桃栽培的北界,通過品種化建園、集約化管理,產生的效益也同樣可觀。在研究所與地方聯建的房山區長溝基地,7年生畝產可達150斤,由於北京市場價高,畝均收入高達9000元。
核桃的這些產業特性和栽培廣適性的特點,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特別是主產區政府的高度重視,紛紛制定核桃產業發展目標,給予政策資金的大力支持。雲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核桃產業發展意見》,僅2008年-2009年財政就投入2.7億元,並明確今後每年省財政投入核桃產業1.3億元專項資金;2009年-2012年省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工作經費,用於開展技術指導、檢查驗收等工作。陝西省政府發布了《加快推進核桃等干雜果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意見》,把核桃作為五大幹果之首重點扶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先後兩次出台《加快林果產業發展的意見》等政策,區財政每年安排投資5000萬元發展包括核桃在內的林果業,加上地(州)、縣投入,全區每年用於發展核桃等為主的林果業超億元。地市區更是熱情不減,不斷拓寬核桃發展疆域,區劃建設工程、打造產業精品、開展示範建設,實施品牌戰略等,縱深推進核桃產業的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在地方政府的推力下,目前全國種植面積1萬畝以上的重點縣有300多個,其中面積10萬畝的有131個縣。事實上,政府重視核桃還基於其另一重要特性,它不僅是好的經濟作物,還是優良的生態先鋒樹種和用材樹種,即使在石縫中,只要有少量土壤,它就會生根、發芽、果實纍纍,成為治理生態、實現農民增收「雙贏」的「革命性」樹種。退耕還林工程為此將其列為補助範圍,這也助推了核桃產業發展呈現燎原之勢。
核桃還是木本油料戰略性樹種,種仁的含油率高達60-80%,是大豆的3-4倍,花生的1.5倍。核桃油脂品質優良,不飽和脂肪酸呈多鏈,ω-3脂肪酸含量高出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多種高檔油品,屬高檔食用保健油料,對高血壓、心血管等疾病具有良好的醫療保健作用。
更多核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核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