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醫療一直是比較受到大家關注的話題,人們期待像其他行業一樣,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來實現醫療行業資源的優化,改善服務質量,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網際網路移動技術推動行業跨界,並帶動傳統醫療產業進入重構時代。
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現狀:
基於網際網路醫療剛性需求的不斷擴大,網際網路醫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據報告大廳《2016-2021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統計,2011年至2014年,在政策、技術、需求的推動下,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總體市場以31.1%的複合增長率穩步發展,至2015年,網際網路醫療總體潛在市場規模達77.33億元,預計2020年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潛在市場規模為1905.39億元。
從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構成數據來看,移動醫療占總體市場規模的比重從2011年的17.0%增長到2014年的26.4%,2011~2014年移動醫療以51.8%的發展速度遠超在線醫療25.9%的發展速度。預計至2017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對醫療健康各個環節的逐漸滲透,移動醫療的占比將超過在線醫療,達到55.0%。因此,移動醫療將會是網際網路醫療未來的重點方向。
從產業鏈來看,目前我國網際網路醫療產業已經整合了移動醫療服務商、醫療設備製造商、IT巨頭、風險資本、移動運營商、應用開發商、數據公司和保險企業等眾多參與者,形成了以在線醫療和可穿戴設備為主的產業格局。未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產品開發的加快和企業經營實力與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網際網路醫療產業鏈將向縱深方向發展。
從競爭來看,網際網路醫療的巨大潛力和無限商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前來「搶灘」,競爭十分激烈。近年來,蘋果、谷歌、三星分別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健康平台,百度、阿里、騰訊也通過投資或併購的形式入主國內知名在線醫療平台。但是整體來看,上述巨頭的相關布局更多的屬於戰略卡位,而在底層數據的收集環節仍處於各自為戰的探索階段,網際網路醫療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對大數據的分析和利用。
網際網路醫療優勢:
網際網路醫療有著顯而易見的一些優勢:
1、網際網路突破了地域和物理空間的限制,讓更多偏遠或不便出行的患者能夠方便地享受到醫療服務。
2、可實現24小時諮詢服務,患者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專業醫生的幫助,便於及時治療、控制病情。
3、有利於優化醫療資源的配置,提高醫生資源的利用率,從而緩解我國醫療資源不均衡的矛盾。
網際網路醫療現階段段面臨的困難
同時,網際網路醫療現段面臨的困難也同樣不容忽視:
首先,國家關於網際網路醫療的政策尚未明確,如網際網路醫院電子處方的認可和醫療數據的監管等,這一切還有待於試點後的政策推動才可真正解決。以目前網際網路醫療企業線下開辦醫院為例,目前審批手續非常繁瑣嚴格,推進緩慢。
其次,由於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目前網際網路醫院仍然很難吸引優秀醫生,服務質量不易提高,與線下醫院相比在醫療質量上沒有優勢。雖然國家開放了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但實際上大醫院的好醫生還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動力出來兼職。
再次,網際網路醫療硬體設備尚處於起步階段,很多疾病必須到線下醫院檢查就診,使得網際網路醫療目前可以開展的診治範圍比較有限。
最後,網際網路醫療是個新鮮事物,相關流程標準仍在制定之中,其醫療安全問題尚未得到完全檢驗,加上之前網絡醫療廣告事件的不良影響,民眾接受起來需要較長的過程。
網際網路醫療突破點
網際網路醫療終究是要落地為患者服務。從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如果從下面幾個方向著手,可能更有利於提高它們的效能:
1、農村包圍城市不如從城市輻射區域市場
目前網際網路醫院多集中在西部欠發達地區,因為那裡醫療資源貧乏,相關部門希望通過網際網路醫院能實現資源優化。但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並不符合市場規律,相反網際網路醫療應該從大中城市做起,輻射區域市場,待時機成熟後逐步下沉推廣到全國。
理由如下:a人口集中基數大,一家線下醫院即可覆蓋數百萬的潛在用戶;b城市人口已經高度移動化,更容易接受網際網路醫療和付費服務的理念;c大中城市的醫生資源較為集中,有利於吸引醫生到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執業;d網際網路醫療天生適合醫藥分離的模式,而大中城市藥店分布較密,有助於用戶診療後就地按單買藥。
2、不妨從小病和慢性病入手做起
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千萬不要忽略了普通用戶的日常看病需求,人們日常求診的多是頭痛腦熱等小病和一些慢性病。網際網路醫療發展之初最需要的就是規模效應,讓人們小額掛號費足不出戶地看小病,就足以支撐起網際網路醫院的業務。相比重大疾病,小病和慢性病的風險較低,患者複診率高、維護成本低,而且診療時間短,比較適合多處執業醫生的時間碎片化特點,非常適合網際網路醫療企業開展業務。
3、能力允許儘可能自建線下醫院
普安春雨雲醫院是春雨醫生聯合貴州省普安縣縣政府、普安縣人民醫院共同建立,這個模式與試點的網際網路醫院類似,如烏鎮網際網路醫院就是微醫與當地政府和醫院合作的產物。它的好處是資產較輕,並可以利用當地資源和政策,但缺點是運營上受到合作方和地方政府的制約。如果能力允許的話,網際網路醫療公司還是儘量自建線下醫院比較好,哪怕投資周期長一點。只有充分發揮自主經營的優勢,網際網路醫療才能打破現有醫療體系的壟斷,真正得到大發展,為用戶服務。
網際網路醫療未來發展趨勢
1、重度垂直將成為網際網路醫療未來發展的最重要的趨勢。
重度垂直,是指企業通過自建,或整合某個細分疾病領域的一系列完整的醫療服務鏈條,從而達到消費者可以在一個企業的平台上獲取一站式完整閉環醫療服務的商業模式。任何一個網際網路醫療的商業模式都存在於兩個維度所構成的四個方向之中,這兩個維度,一是在病種類別上,是做大而全,還是做垂直細分;二是在整個服務鏈條上,是做獨立環節,還是做重度整合。四個方向是:重度-大而全,重度-垂直,獨立環節-大而全,獨立環節-垂直。由於醫療服務需求的「縱向」衍生性存在,我們認為像網購電商那樣大而全的模式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不成立。「重度垂直」將是大勢所趨,但「獨立環節-大而全」的網際網路醫療平台將依然存在。
2、個性化醫療將是未來健康的重要趨勢。
網際網路醫療重視精準醫療、個性化醫療。通過建立每個人的健康檔案,為他們提供更精準、更匹配的醫療服務,進而達到預防、預測的目標。精準醫療的核心是把人群細分,對病人個體化的行為和數據進行精準的解讀,給出精準的解決方案,這個過程非常複雜,需要大量的醫療數據。通過精準醫療,可提高治療的有效性、進一步降低不必要的藥物的副作用、節約醫療的費用。此外,大數據時代的醫療模式會有比較大的明顯變化,即從簡單診療發展到疾病的預測、疾病的預警,再到積極參與管理,最後到個體化治療。未來每個人都有配套的終端,完全可以實現隨時隨地對自己身體體徵生命的相關信息進行篩查、收集,然後相關信息會傳遞到健康顧問家庭醫生那裡,可以進一步得到相關疾病回饋以及健康指導。未來,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基因測序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因人而醫」時代將會來臨。個性化醫療將在現在網際網路醫療的基礎上,由生理數據層面,深入到基因層面,實現真正的精準醫療。
3、健康管理將隨時隨地。
隨著移動醫療產業的成熟發展,隨身健康管理將逐步興起。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隨身健康管理可使專家服務大量人群,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得專業的內容服務。隨身健康管理類似一個臨床診療的過程,可以跟隨個人,提高健康水平、降低意外風險和醫療支出,也能緩解醫療機構的壓力。尤其是針對患有慢性代謝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具有心臟病突發風險的高危人群,隨時隨地進行健康管理將更為重要。
4、可穿戴式醫療設備將更易用。
包括脈搏血氧儀、葡萄糖監測、心電圖、助聽器、藥物輸送等類型的可穿戴式設備,作為新一代智能終端,將成為新的移動平台市場及生態圈。同時,隨著穿戴式醫療儀器的傳感器終端將朝著微型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發展,而其載體也將朝著人們更容易接受、適合長期使用和不干擾日常生活的方向發展。如具有傳感功能的T恤衫,採用傳導性紗線和小型化柔性電極進行電連接,使醫生能通過T恤衫來實現對穿著者心電信號的測量,預期可進一步實現身體活動情況、血氧飽和度和肌電信號等的監測。
5、商業保險將為 「高級」醫療買單。
中國正邁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醫療開支在日常百姓家庭消費中的占比持續走高,巨額的醫療投入已經成為政府一項沉重負擔。隨著市民健康意識逐年提升,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呼之欲出」,但通觀世界全球,大部分國家政府只能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增值服務的空缺將會促使社會資本的湧入。而在國內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商業保險已經逐漸被普通家庭所接受。保險公司一方面提供增值服務,促進購買慾望,同時還將通過移動醫療的方式對客戶的健康進行實時管理監督,量身定做,降低疾病的發生率,而客戶也要為個人行為買單。
6、未來將通過「智慧」社區嫁接健康。
未來,智慧醫療健康社區的建立將是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趨勢。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政府的推動,加速了健康醫療社區的規劃與建設。將居民社區變成「健康醫療社區」,建立了嫁接一切「健康」的可能。健康醫療社區可以通過智慧社區的建立,提供智慧健康亭自助服務、遠程自助檢測系統、養老系統、移動健康手錶監護系統,以及在線健康監護與提醒等服務。
綜上所述,儘管我們深諳中國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醫療體系還無法讓我們照搬國外成功的經驗;但是以發展的眼光來看,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醫療從業者、醫療創業者,都會沿著時代歷史的滾滾洪流,走進那些我們看得見的美景中。
更多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