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裡,網際網路醫療爆發出前所未有的能量。截止2020年6月,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2.76億,占網民整體的29.4%。儘管網際網路醫療跨越空間的優勢發揮了巨大價值,但動脈網發現,在手握資金和大規模用戶的現狀下,企業卻正在抓緊布局線下。
近些年,我國網際網路醫療發展迅速,市場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2020年我國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有望突破900億。目前,網際網路醫療可以為患者提供預約掛號、問診諮詢、疾病管理和在線藥房等服務。而在其中,業內人士對於網際網路+慢病管理業務普遍看好。
近日,《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慢病管理白 皮書》發布。據了解,這份《白皮書》從發展背景、市場現狀、企業案例、患者調研以及發展趨勢等方面對網際網路慢病管理進行了分析和解讀。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中指出,中國網際網路慢病管理在公立醫院外的市場潛力巨大,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2300億元。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網際網路慢病管理,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慢病管理平台提供線上複診隨診、送藥上門、指標監測、用藥指導、不良反應干預、醫保支付、健康科普等服務,有效彌補傳統慢病管理中存在的患者缺乏專業指導、不便捷、依從性差等痛點,因此註定將迎來巨大的發展前景。而疫情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則進一步助推了網際網路慢病管理市場的加速發展。
據了解,早在2018年,國家印發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就提出要積極推進將「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融入到慢病管理中。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有效降低就診門檻,提高依從性和管理效率,促進分級診療的落實。從疫情暴發到常態化防控,國家多次發文鼓勵線上慢病管理服務。
2020年7月15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國家醫療保障局等13個部委在聯合發布的《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下稱《意見》)中,也提出要積極推動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同時,《意見》還明確鼓勵在線購藥升級與創新。
10月29日,國家發改委等14部門印發了《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方案》中提到,要完善「網際網路+」醫保支付政策。在保證醫療安全和質量前提下,將慢性病網際網路複診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該項工作將由醫保局、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11月,國家醫保局印發《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優先保障門診慢特病等複診續方需求。門診慢特病患者在線上複診續方發生的診察費和藥品費,優先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各地將逐步擴大醫保對常見病、慢性病「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支付的範圍。
從整體來看,一系列政策,正在逐漸打通線上醫保支付的的整個鏈條。在此背景下,業內預計,未來網際網路+慢病管理賽道,或將成為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而自身擁有醫療資源、醫療資源整合調度能力要自己平台學科建設能力的企業或將迎來更多發展機會。
網際網路醫療平台能連接全國範圍內的醫生資源、患者資源和產業資源,具有跨地域的屬性。然而,從納入醫保的角度看,又具有一定障礙。
目前,醫保以市級統籌為主。在線下,患者以本地就醫本地報銷為主,以異地就醫本地結算為輔,支出的也都是參保地的醫保基金。但網際網路醫療異地就醫結算尚無明確規定。因此,網際網路醫療平台若要納入醫保支付,須在相應的統籌地區落地,與當地醫保對接,整合醫療資源為當地參保者服務。若要在多地接通醫保,則需在多個區域落地。
目前,微醫網際網路總醫院已在全國各地落地30家網際網路醫院,其中17家成為醫保定點機構。2020年2月,醫聯旗下的成都高新海爾森網際網路醫院也打通了在線個帳醫保支付通道,成都參保患者可使用醫保個帳支付在線複診和藥品費用。
平安好醫生旗下網際網路醫院於2020年3月接通了湖北省級醫保在線支付。此後,旗下網際網路醫院又在銀川、東莞等地實現醫保支付。
此外,2020年7月,健客集團投資建設的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方舟網際網路醫院與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人社局簽署網際網路醫院醫保定點協議,為當地參保患者提供複診開方送藥以及在線醫保報銷。
由此可見,平台在各地落地網際網路醫院,才能成為納入當地醫保的主體。而網際網路醫院必須依託實體醫療機構建設,無論是自建實體還是與實體合作,線下布局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更多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