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又稱設備租賃或現代租賃,是指實質上轉移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或絕大部分風險和報酬的租賃。資產的所有權最終可以轉移,也可以不轉移。
傳統而言,租賃物主要為飛機、輪船、大型設備,這也是目前租賃業的主要業務構成,不過面對新的經濟環境,部分業內人士開始提出個人租賃的概念,重視對C端的市場發掘。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領先的網際網路國家,約7億網際網路用戶,同時消費習慣基本形成,大大降低了個人租賃的風險成本和獲客成本。
中產階級的崛起伴隨90後逐步走向前台,將使得市場消費能力得到提升。以家庭年收入7萬至28萬元為中產階級,則中國這一階層人數正在迅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2.75億人。
此外個人租賃金額相對小,風險相對分散,家庭部門槓桿率比較低等因素,均是未來個人租賃能獲得較大發展的因素之一。
專業人士對記者表示,根據融資租賃發展的一般趨勢,中國融資租賃業將會經歷三個發展過程,在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形成三個渠道。
第一個過程就是解決經濟實體的資金需求問題,當企業無法從銀行取得貸款時,可以通過租賃進行融資;第二個是目前正在形成的,即成為第二個產品銷售渠道,特別是飛機、船舶、工程機械等重要機械裝備,60%以上都將通過融資租賃渠道來實現銷售;第三個就是社會消費渠道,包括個人消費和團體消費。從將來的發展趨勢來看,融資租賃將很快成為僅次於直接買賣的第二個社會消費渠道。
《2016-2021年中國融資租賃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認為,個人租賃可以看做是消費金融的一個分支,當前消費金融非常熱門,而占比較大的房地產、汽車市場基本被銀行占有,非銀機構提供的消費金融只有4%,增長空間非常巨大。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所謂消費金融需求主要表現為分期,可以通過四種金融服務來實現:一是信用卡;二是銀行按揭;三是租賃業;四是消費金融公司。業內人士認為,租賃切入消費金融的細分行業一定滿足三個條件:第一,耐用消費品;第二,相對價格高;第三,期限相對較長。
融資租賃在我國當前的產業技術升級中扮演著重要的融資渠道的角色,將有效促進我國產業技術升級改造進程,特別是對中小企業而言,銀行貸款實際上對中小企業非常謹慎,很難獲得銀行的融資支持。
從周期上看,融資租賃是3~5年的周期,基本能夠滿足企業產品升級換代的需求。從模式上看,企業在轉型升級中會面臨資金困難,採購設備時由於擔保等門檻很難從銀行直接融資,而融資租賃企業可以用直租的方式直接進行融資,也可以用售後回租的方式盤活存量資產補充流動資金,促進企業的發展。
當一個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技術更新加速的時候,往往伴隨著租賃交易金額的迅速增加。近年來,融資租賃和製造業的結合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更多融資租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融資租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