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旅遊行業的不斷升級和國人旅遊心態的多樣化,郵輪正逐漸成為國人旅遊的新寵,特別是在上海、天津和廣州。2016年中國郵輪市場現狀及布局分析情況描述如下。
中國郵輪市場增長猛烈,下個十年中國郵輪市場或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市場。因此郵輪公司紛紛加碼中國市場。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郵輪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郵輪旅遊市場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長,中國郵輪旅遊市場的快速擴張和政策助力顯示出我國郵輪旅遊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
郵輪產品的更新換代越來越成為郵輪相關企業破局產品同質化的關鍵。中國郵輪市場充斥著日韓游產品,產品同質化等問題成為行業發展痛點。
日前,凱撒旅遊與地中海郵輪聯手推出國內首條「環中國海」郵輪航線,與常規航線不同,該航線以「海上巴士」的方式收客。然而,產品更新並非易事,差異化航線則往往面臨時間、價格以及船隻停靠的門檻。
郵輪產品的創新不是新鮮事,也是郵輪公司一直想突破產品同質化的關鍵手段。除了地中海推出的國內首條「環中國海」郵輪航線,歌詩達郵輪、雲頂夢號等也在推出新產品。這些新的郵輪產品也在捕捉著遊客的好奇心。同時,還有一些郵輪公司為了解決同質化問題,會採取調換母港郵輪和開發更多港口的方式。
董泓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郵輪進駐中國,差異化發展尤為關鍵,同質化問題更為凸顯,「郵輪上的娛樂設施大同小異,無非是船隻大小、餐廳數量等細節有所差異,因此航線的差異化成為郵輪公司實現差異化的重要因素」。
這些新產品推出的背後,是日韓游產品的同質化問題,而同質化的背後,是中國的休假制度和地理因素。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現有郵輪市場中,航線多在5-7天內,停靠點多是日本和韓國的港口。歌詩達郵輪北中國區銷售副總監孫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人出遊的時間不能太長,而海上航行一般都會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能夠在兩天內趕到的日韓港口成為不錯的選擇。與此同時,日韓一直看重中國遊客,提供了很多政策優惠,目前日韓郵輪都不需要辦理簽證,不僅省去成本,還為遊客省去了時間。在這樣的背景下,日韓航線成為主流航線。
但是,這樣的市場行情也產生了諸多問題。如今,郵輪這一度假產品成為中老年遊客的香餑餑,價格便宜,出遊省心,成為郵輪公司的主要客群。孫文表示,從業內交流情況來看,除去暑假和黃金周,其他時間中國母港郵輪產品的客群中,50歲以上的中國遊客占比超過70%,甚至達到80%。這樣的行情除了讓客群結構單一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品價格。「老年人還是比較看重價格的。」孫文說道。
然而,從中國郵輪市場現狀及布局分析形勢來看,給破局產品同質化帶來希望的差異化航線仍然有很多不適應中國市場的地方,一個最為典型的特點便是「叫好不叫座」。
更多郵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郵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