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和今年年初,客車行業保持了相當高的增長率,利潤率指標環比回升0.53個百分點。截止2017年我國大中型客車銷量為17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2.1%。以下是客車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客車行業屬於弱周期行業,一定程度上受國家政策的影響。2017年以來,中國客車市場發展步入新常態,體現在總體增速放緩和結構轉型升級兩方面。現從四個方面來看客車行業發展前景:
低人工成本,中國客車海外出口具備價格優勢。客車(尤其是大客)與轎車、卡車相比,生產方式差別極大。客車行業分析,轎車和卡車為大批量和單一品種,採用機械(自動化流水線生產(年產幾十萬輛),而大客車生產規模特點是多品種、小批量(一個品種最多年產幾千輛),難以產生「規模效應」,生產過程需要更多熟練的裝配工人,生產率較為低下。由於客車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密度更大,人工成本成為中國客車出口的一大優勢。目前我國客車行業出口水平遠超汽車行業整體(2017年10座客車出口輛在客車全行業銷量中占比達11%,高於汽車行業整體 3.3%的出口占比)。總結而言,低廉人工成本賦予中國客車產品高性價比,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明顯。 我們認為, 客車製造業屬於勞動密集型, 產品價格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勞動力成本的高低, 國外高檔客車和國產客車相比不具備價格優勢,低價策略也助力國產客車在亞非拉等國家持續滲透。
客車製造業具備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雙重特點,受益於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完善的零部件配套體系,中國的客車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備良好的性價比優勢,具有很強的海外市場拓展能力。 其一,歐洲和北美客車製造商憑藉其技術優勢占據國際高端客車市場,而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為主的新興國家經濟體的客車製造商,主要占據國際中低端客車市場。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發展,中國客車出口數量會有進一步的提升。 其二,中國客車企業在滿足傳統新興國家市場需求的同時也在進一步開拓歐美國家的市場,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中國部分客車企業的技術甚至已經領先國外企業,再憑藉著價格的相對優勢,越來越多的歐美國家也開始接受中國客車企業的產品。
2017年中國大中型客車銷量17萬輛,基於客車10年使用壽命的假設,當前中國大中客保有量約152萬輛,考慮到中國客車市場基本接近飽和需求,而中國人口比重占全球人口約1/5,我們測算全球客車潛在市場容量約760萬輛,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大中型客車產量34萬輛,測算保有量約367萬輛,距離行業天花板還有107%的提升空間。我們統計了近年來全球大中型客車產量及中國客車出口量,並對2018-2020年間進行預測。客車行業發展前景分析認為,2018-2020 年中國客車出口將保持高於行業整體的增速,10座以上客車出口在全球大中客中占比有望從17%提升至23%
去年年初國家稅務總局就透露購置汽車消費稅有望下調30%,8月眾多媒體報導汽車報廢政策將有重大調整,9月初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將促進汽車、轎車消費放在五大消費的首位,隨之各家銀行和企業都推出了客車消費貸款。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利好已基本上開始兌現。更為重要的是,國家現在大力鼓勵客車行業內的兼併和重組,明確提出要重點支持一汽、二汽和上汽的發展,現在已有傳聞,天津汽車正在尋求一汽的併購。隨著這些政策的實施和客車行業內的強強聯合和結構優化,國內客車行業的規模經濟和強大的抗風險能力的形成,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綜上所述,在轎車行業整體低迷的背景下,客車市場一枝獨秀。目前,我國客車市場按使用目的主要分為城市公交、長途客運、旅遊三個市場。隨著城鎮化的加劇,各個新城區、新城鎮都開始組建公交公司,客車需求激增。未來,預計客車行業在原材料成本影響放緩下,整體盈利能力持續環比回升。以上便是客車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客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客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