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客車相比傳統客車,具有價格實惠、綠色環保的優勢,與當前國際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相吻合而收到廣大國家的喜愛。下面進行新能源客車行業現狀分析。
近年來,新能源客車和國家的相關補貼政策越來越受到產業和資本市場的重視,2015年受新能源客車銷量爆發影響,客車銷量大幅增長。雖然在2016年之後,中國客車市場逐漸回落,但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客車的出現將為客車行業注入一劑催化劑。
客車行業分析表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舉措,目前的產業環境和政策環境已具備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條件,加之公共運輸領域急需發展新能源汽車;因此,為「節能減排」而生的新能源汽車更符合民生要求。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家正全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商業化進程,公交車無疑是新能源汽車商業化的先鋒。誰能最先解決新能源客車的商業化問題,誰就能在未來公交車市場占主導地位。
電動汽車的動力來源主要是鋰電池,而我國鋰資源儲量占據第三位。電機所需要的稀土永磁材料則是世界儲量的首位,占了世界儲量的半壁江山。稀土產品的產量在世界市場的占了90%以上,所以說發展電動汽車我國存在絕對的優勢。
相比與燃油車,我國傳統汽車產業發展的比較晚,國外的一些大廠家早已經經營了上百年,在傳統汽車領域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等機械結構真心趕超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發展純電動汽車,大家回到同一個起跑線,中國車企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據統計,新能源客車報廢時間在8-10年內,按照10年報廢期限,每年更新需求約6-7萬輛,考慮2015年來的新能源提早更換,每年更換加上新增新能源需求預計保持在5萬及以上體量。
相比2019年8萬的規模,基本上未來新能源客車體量上幾乎無下滑空間,並將逐步迎來新能源更換潮,而新能源客車的發展必將推動整個客車行業步入一個新的台階。以上便是新能源客車行業現狀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