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前食用油市場中,小包裝食用油只占20%左右的比重,剩下的80%左右仍然是散裝油的天下,而在相鄰的新加坡和日本等國家,小包裝食用油已占當地食用油市場銷售的50%-60%。那麼食用油市場規模會是怎麼樣的呢?
通過對食用油市場分析得知從我國食用油區域市場看,華東地區食用油市場發展較為成熟,食用油市場規模在整個食用油市場中的比重高達38%以上;其次是華中地區、華北地區以及東北地區、華南地區,四者占比分別是17.49%、13.24%和12.35%、11.83%,總體差距不大;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食用油市場較小,占比分別是4.93%和1.83%。總體來看,我國食用油市場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經濟比較發達的華東地區等。從省市分布看,山東省食用油市場規模占比最高,達12.67%左右;其次是江蘇省,占比9.64%。另外,食用油市場規模占比在6%以上的省份還有廣東省、浙江省以及河南省、黑龍江省、河北省河湖北省等,其餘省份占比均在6%以下。前八省份市場規模合計占比高達64.19%。食用油區域集中程度較高。
2015年中國精製食用油產量達到6734.3萬噸,2016年則在6983.2萬噸左右,同比增長3.7%。由於我國居民食用油消費逐步接近並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後期增速將放緩。
2016/17年度,全球油籽產量創歷史新高,供應總體充裕。美國農業部(USDA)數據顯示,2016/17年度,全球油籽產量達到5.73億噸,比上年度增加10.14%。其中,大豆產量為3.51億噸,比上年度增加12%;油菜籽產量為7206萬噸,比上年度增加1.4%;葵花籽產量為4761萬噸,比上年度增加18.1%;18.1%;花生產量為4277萬噸,比上年度增加5.8%;棉籽產量為3901萬噸,比上年度增加9.0%。由於大豆產量增幅較大,同時大豆占油籽總產量比重高達61.2%,也成為全球油籽產量和供應增加的主要動力源。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主產國大豆種植面積和單產增加是全球大豆產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油菜籽方面,2016/17年度,雖然歐盟和中國油菜籽產量同比分別下降6.6%和5.6%,降至2054萬噸和1350萬噸,但加拿大、印度油菜籽產量增幅明顯,同比增速分別為6.7%和19.8%,產量分別為1960萬噸和709萬噸,帶動全球油菜籽產量穩中略增。
受全球油籽豐產及庫存消費比創歷史新高影響,2017年全球主要油籽價格仍延續弱勢,以震盪為主。除供需基本面影響市場價格走勢外,2017年以來天氣因素影響全球油籽產量預期頻繁調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全球油籽價格頻繁波動。2017年,加拿大油菜籽CNF價格累計上漲1.1%,年度內波動幅度較大,價格最高時達到487美元/噸,最低為451美元/噸。
目前,我國食用油消費結構以豆油、菜籽油、棕櫚油、花生油占據統治地位;山茶油、橄欖油則為次要購買產品;亞麻籽油、葡萄籽油等特種原料油,作為特種用油打開了一片細分市場。2016年我國居民植物油消費依然以菜籽油和豆油為主,其中豆油占比依然最大,約為45%。由於食用油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吸引了大量新企業進入該行業,行業規模快速擴張。隨著行業新資本的不斷進入,國內食用油行業競爭逐漸加劇,使得食用油企業處於微利甚至虧損狀態。食用油市場尤其是小包裝油市場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突出表現在行業集中度提高、品牌間差異化程度提高、行業進入壁壘等越來越高。
通過對食用油市場規模的簡單解析得知2019年剛剛開始,和往年相比筆者認為今年的食用油市場依然是供大於求的,所以說現階段豆油雖然處在價格低點,但近期的走勢依然相對偏弱。後期會有反彈,但受供應充足的影響,反彈上漲的空間也不會太大。從消費偏好來看,當前消費者更加偏向優質食用油,收入的增長已經讓他們不再對價格過分看重。這提醒廣大的經銷商,單純降低價格,可能不太容易吸引消費者了。
更多食用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食用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