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預計2020年將達到近2000億元。受到疫情爆發,醫療資源緊張影響,我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市場需求在2020年春節期間迅速上升,推進了行業的發展。以下對網際網路醫療發展趨勢分析。
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迎來大規模的政策利好,進入高速發展期。醫院的參與度增加,推動市場實現供需雙增長,2019年市場規模達1336.88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市場規模將近2000億元,市場增長達46.7%,達2015年以來最高增速。
網際網路醫療作為一種新型醫療健康服務業態,以網際網路為載體,以醫療資源匯聚為手段,以醫療服務在線化、便捷化為特色,代表了醫療行業發展新方向。現從四大建議來分析網際網路醫療發展趨勢。
增強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有效破除醫療信息壁壘。加快構建全國統一的醫療健康信息平台,有序推動數據開放共享,消除醫院、研究機構、醫藥廠商、主管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推動建設國家級的醫療、檢測、醫藥、醫保管理服務平台,實現全國醫療健康信息的互聯互通。加強數據價值的多層次挖掘分析,創建「網際網路+健康」新服務體系。
加速推動醫保融入網際網路醫療,完善醫療服務結算體系。推動線下實體醫院與線上網際網路醫院共同參與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推進醫保在線支付,建立醫保支付與商保支付並行機制,加快網際網路醫療與多樣化醫保支付結合的配套政策落地,形成多層次、多類型的醫療服務體系和醫保結算支付體系,切實解決群眾掛號難、看病難、買藥貴等問題。
加強行業監管力度,保障醫療信息安全。推動建立跨領域融合的協調監管機制,明確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模式監管權責。建立醫療責任分擔機制,推行在線知情同意告知機制,有效防範和化解醫療風險。加快個人健康醫療信息保護立法進程,制定與個人健康醫療數據隱私安全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
提高網際網路醫院資源吸附能力,提升線上醫療服務質量。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跨區位、跨人群、跨時間的優勢,打造醫師多點執業渠道。兼顧醫師利益訴求,完善執業獎勵機制,將醫師在網際網路醫療平台的工作時間與其職稱評定、業務考核等掛鉤,促使名醫、良醫積極投身線上醫療。完善醫師隨訪和患者反饋機制,打通醫患間持續性溝通的橋樑,通過全天候就診、連續性複診等制度保證診療服務質量。
醫療資源的緊缺和供給不均以及我國人口基數的背景都成為我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發展的長期驅動力,加之網際網路醫療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優勢,預期在疫情事件的催化下,行業利好政策還會加速出台。因此總體而言,我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發展前景向好。
更多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