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3月中旬新能源行業的投資金額達到34.34億元。新能源企業一般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在我國境內融資存在困難。以下對新能源發展趨勢分析。
從新能源行業的投資事件數量來看,2005-2017年整體呈現增長趨勢,2018年新能源行業融資事件由2017年的121件,下降至68件。2019年新能源行業的融資事件有70件,2020-2025年中國各種新能源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2020年1-3月中旬新能源行業融資事件數量有9件。
能源消耗每時每刻發生在我們生活中,我國是世界能源消耗第三大國,隨著生產力的迅速發展,能源消耗量也在不斷增加,其中,石油、煤炭的消耗占據極大比例,但隨著近年來全球氣候逐漸變暖,石油資源的日益枯竭,新型能源的開發顯得極為迫切。現從三大建議來分析新能源發展趨勢。
目前大部分已開發國家,如:美國、歐盟、韓國、日本等國都以政策和法律的形式限制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建立全國或區域性的碳排放交易體系,以儘量低的成本減少碳排放量。2008年美國通過的《能源獨立與安全法》出台專項稅收抵扣。我國雖然出台了多部針對新能源的法律及相關法規,但其中條文規定較為粗略,相比起來對法條解釋自由度略顯寬鬆,這就給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提供了灰色地帶;因此在法律法規制定方面應借鑑西方已開發國家,對傳統能源的使用及限額作出具體規定,明確對新能源開發和利用的補貼措施,加強和落實國家和地方政府對相關法律和政策的實施監督。
已開發國家在新能源領域的研發和利用方面遠超於發展中國家,技術和設備先進、創新能力和自主研發能力強勁。作為起步比較晚的發展中國家應充分利用技術展覽、論壇等交流平台,加強與已開發國家的合作交流,學習和引進先進技術、設備的同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創新與再創新。
現如今,我國新能源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不足,實際應用範圍窄、成本高,成為企業不願參與投資與研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國家應制定相關優惠政策激勵企業投資參與;例如:德國在新能源研發與利用時,對企業減免稅收、提供財政補貼並提供年利率不超過2%的超低利率貸款;除經濟支持外,還可以採取「榮譽」激勵方式,如制定和頒布「能效標識」,向社會公布和獎勵開發、利用新能源的企業。 另外,在個人和家庭方面,也可以通過減免部分稅務及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個人及家庭使用新能源產品;如:北京對汽車產業實行「限購」和「搖號」政策,為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放寬政策,並採取「不限購、優先搖號」的政策,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值得各大中城市效仿學習。
隨著新能源「十四五」規劃的到來,我國優化能源結構、助推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步伐再次加快。儀器儀表企業在緊盯能源領域發展的同時,也要具備大眼光、廣眼界,關注與之相關上下游產業。隨著我國對於能源領域的重視程度的提高,對於儀器儀表行業來說是個大機遇,發展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