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成人藥,市面上的兒童專用藥少之又少。很多兒童在用藥的時侯都被當成「縮小版的成人」對待,遵循著「小兒酌情減量」的原則服用成人藥。用藥基本靠掰、劑量只能靠猜,存在安全隱患。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呼籲,多措並舉保障兒童用藥安全。2017年版醫保目錄中新增了91個兒童藥品品種,緩解了我國兒童用藥種類、劑型缺乏問題。但從整個醫藥市場來看,兒童用藥銷售額僅占我國醫藥市場的3%,大量兒童患者在使用未註明兒童用法用量、未進行過系統性兒科臨床研究的成人藥。
兒童身體各器官發育未成熟,對藥品的用法用量有特殊要求。加快推動兒童用藥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在現有監管體系中設置專門監管部門,加強對兒童藥品研發生產的監管。健全完善兒童用藥研究,建立兒童用藥安全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和指南。建立全國兒童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實現數據全國共享,及時反饋信息並更新相關藥品說明書。對已註冊獲批的產品,加強兒童用藥療效的觀察、安全性檢測、不良反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等。建立兒童藥品的評估系統,鼓勵企業通過改進利用現有藥品資源,使之成為具備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兒童用藥。同時,加大兒童安全用藥知識的普及宣傳。
據世界衛生組織此前發布的數據,中毒是世界1~15歲兒童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我國每年0~14歲兒童因傷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就是中毒,而每5名中毒兒童中,有2名是藥物中毒。在每5名藥物中毒兒童中,有4名是因為誤服導致。兒童不合理用藥、用藥錯誤造成的藥物性損害嚴重。
正如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相關項目負責人所言,在我國人口政策發生重大改革的大背景下,解決兒童安全用藥問題的緊迫性顯而易見。除了家長成人亂用藥,「在國內現有的3500多個藥品製劑品種中,嬰幼兒專用的只有60種,僅占1.7%。在這一組堪憂的數據背後,是我國2.26億兒童及其護理者亟待滿足的醫療需求。」
「由於兒童發病一般都比較急,臨床上經常存在盲目用藥的行為。」郭桂梅認為,「兒童安全用藥急需通過立法加以干預和規制,同時加強對醫務人員開展兒童藥物合理使用培訓,確保兒童安全用藥現狀得到有效改善。」
作為兒童日常守護者,家長應樹立科學的兒童用藥理念和方法,提高兒童用藥安全意識,用科學的力量武裝自己,從日常生活入手,降低或消除兒童用藥安全隱患。
更多兒童用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兒童用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