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在線音樂版權市場缺乏規整 音樂付費率低成行業通病

在線音樂版權市場缺乏規整 音樂付費率低成行業通病

2021-01-01 09:43:5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經過近幾年的行業變革,目前我國在線音樂行業已經走向正版化,用戶已接受音樂付費。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用戶規模已經進入增長瓶頸,存量市場爭奪的背景下,競品間的衝突在未來數年內都難以避免。

  在線音樂版權市場缺乏規整

  與傳統音樂平台不同,新生代的音樂衍生類應用,既可以被歸屬為音樂App,也可以歸類為社區產品,短視頻App的音樂屬性也越來越重。但一致的是,這些App都是to C業務。

  其實,移動網際網路進入存量競爭後,to B市場被激發,最典型的就是音樂商用版權服務。音樂商用版權是指為廣告營銷、內容製作、商超公播等商業活動所用的版權音樂。2021年中國音樂版權市場規模預計達到305.4億元。這一數據明顯比中國數位音樂平台用戶付費收入規模137億元高。

  不過,從市場成熟度看,用戶端數字市場更勝一籌,企業端仍處於啟蒙階段。2018年以前,企業端數位音樂除了在影視綜等少部分領域有應用外,總體仍處於缺乏規整模式和專業運營的階段。產業鏈上游的內容創作者內容輸出渠道有限,下游的企業用戶則版權付費意識較弱。目前中國政策尚待落實,定價標準無據可依,行業需要巨頭加入布局。

  其實,音樂版權不是門新生意,傳統的索尼、環球等唱片公司,除了發行音樂,都有音樂版權業務,它們手裡握著大量的老歌,這些資源是它們的優勢。Hikoon Music這種新平台,思路更靠前,內容更新。網際網路平台做音樂版權的優勢是,它們離數據更近。

  網際網路企業已經聞風而動。目前TME、阿里都在布局在線音樂B端市場,蝦米音樂在關停C端服務之後,唯一保留的就是to B的音螺。QQ音樂也有類似的業務,不過並沒有對外詳細披露過細節,相對獨立的是VFine。

  業內人士對這一市場也有擔憂,音樂授權需求還沒起來,相關平台業務量比較小。VFine這種平台是音樂生態中的必要環節,有生存的價值。音螺是影音播放音樂軟體、蝦米音樂的變身,大概是為滿足老用戶使用,在競爭對手很多且同質化市場中,很難說有更大發展。

在線音樂版權市場缺乏規整 音樂付費率低成行業通病

  音樂付費率低成行業通病

  近幾年,國內數位音樂市場規模不斷長大,版權意識的增強,願意為音樂付費人群越來越多。娛樂市場越來越規範化,在粉絲經濟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歌迷願意為自己喜歡的明星花錢購買歌曲,尤其是年輕一代。

  但要承認的是,雖然願意付費人群增多,對比國外音樂已開發國家,整體付費率和付費額仍處於較低水平,且願意為音樂付費的細分人群也存在差異。

  一份業內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48%的人每月為在線音樂花費在10元以內,付費意願隨費用上漲而下降,而新加坡和韓國付費金額集中在每月6.5美元(約42元人民幣)左右。

  同時,相比其他年齡段人群,90後願為音樂消費買單的比例遠高於包括95後在內的其他人群。QQ音樂主用戶群以25-35歲人群為主,他們擁有更強的消費力。而蝦米的用戶則是24歲及以下用戶比例較高。

  從國內目前的付費率看,用戶付費遠不足以支付平台購買版權的費用。據騰訊音樂2020年三季度財報,在線音樂服務的月度活躍人數為6.46億,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歷史性突破5000萬,達到5170萬,付費率也不過8%。

  騰訊音樂之所以能在巨頭搏殺中獲勝,是因為其平台流量和社交優勢可以幫襯解決變現問題,僅靠用戶付費不能支撐版權購買的費用。

  另一方面,也因為音樂行業版權收益微薄,甚至大多無版權收益,造成音樂行業從業人員收入結構失調,收入水平整體較低。過去一年,大部分音樂人音樂收入仍處於偏低水平。有52%的音樂人沒有音樂收入,24%的音樂人的音樂收入占總收入的5%以內。

更多在線音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在線音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在線音樂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