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重慶市質監局發布第四季度對醬油、食醋生產企業不定期監督抽查的結果,在抽查的60種產品中,不合格的達11種,抽查合格率為81.67%。
據了解,醬油不合格的項目主要是胺基酸態氮、可溶性無鹽固形物、全氮銨鹽達不到標準要求。造成這些指標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業為降低成本,摻水過多,原料投入較少,或使用低價的原輔料,或是企業生產工藝控制不嚴,發酵時間不足、發酵溫度過高及菌種單一化造成酶分解不夠等,從而影響胺基酸生成。
食醋產品抽查了26種,有3種不合格。酸是食醋的主要風味,也是反映食醋品質的重要指標。造成這些指標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業發酵及配兌工序控制不好,或是企業為降低成本在原材料上使用不夠。
重慶市質監局提醒消費者,在選購醬油、食醋應注意產品顏色。品質好的,顏色會稍深一些。但如果太深了,則表明其中添加了焦糖色,香氣、滋味相比會差一些。
目前,市場中存在部分不合格的袋裝醬油、醋,這類產品由水、糖色、工業用醋精勾兌成的,帶有刺激性氣味,並含有重金屬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目前,市質監局正依法處理抽查中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企業,要求限期整改。
更多醬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醬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