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養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為積極應對這一挑戰,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促進普惠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強、覆蓋面廣的政策措施。本文將圍繞這些措施展開解讀,探討如何通過多元化手段提升養老服務水平,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需求。
在重點保障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群體照護需求的基礎上,《若干措施》提出要進一步拓展普惠養老服務的內容和範圍。政府支持、企業讓利、家庭付費和社會參與相結合的模式將被推廣,以確保服務的可及性和可持續性。同時,注重提升服務質量,通過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將老年人的意見納入評價體系,確保服務更加貼近實際需求。
《若干措施》強調了培育和發展養老服務機構的重要性。一方面,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支持連鎖化、品牌化的養老機構發展;另一方面,對公辦養老機構的基本服務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確保價格的合理性和透明性。通過這些舉措,構建起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體系。
在現有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的情況下,《若干措施》提出要充分利用存量資源。通過改造和升級閒置的公共建築,增加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同時,鼓勵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與醫療機構合作,打造「醫養結合」的服務模式,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
普惠養老服務的價格形成機制是保障服務質量和服務可及性的關鍵。《若干措施》提出要綜合考慮服務機構的實際成本、政府補助、當地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市場供求狀況等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收費標準。特別是對公辦養老機構和社會辦普惠養老機構的基本服務收費進行規範管理,確保價格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為確保服務質量,《若干措施》提出要建立健全綜合監管制度。民政、發展改革和市場監管等部門將協同配合,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的監督指導,及時糾正不合理收費、服務質量不達標等問題。同時,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標準,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將服務質量和服務對象滿意度作為重要評價指標。
《若干措施》還強調了社會環境的重要性。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鼓勵志願服務組織參與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服務和精神慰藉等支持;同時,加強養老文化的宣傳推廣,弘揚傳統美德,營造尊重老人、關愛老人的良好社會氛圍。
總結
《促進普惠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提升服務質量、擴大供給能力、完善價格機制到優化監管環境等多個方面入手,為解決老齡化問題提供了系統的解決方案。通過多部門協同合作和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構建起可持續、可負擔的養老服務體系,確保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尊嚴和舒適的老年生活。這些舉措不僅體現了政府對民生問題的關注,也為社會各界參與養老服務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指引。
更多養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養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