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造船大省江蘇憑藉獨特的水運資源稟賦,在新能源船舶領域持續突破,正加速構建綠色智能航運新格局。近年來通過政策引導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該省在船舶製造全產業鏈的轉型升級中展現出強勁動能,為全國新能源船舶產業發展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範式。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船舶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作為全國造船業標杆省份,江蘇近三年累計完成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和手持訂單三大指標穩居全國首位。根據《江蘇省新能源船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到2025年將形成覆蓋研發設計、核心裝備供給的全產業鏈體系,並建成不少於5種市場競爭力強的新能源典型船型。目前全省鏈主企業已實現新能源船舶占比超50%,政策紅利正轉化為產業升級的實際成效。
在純電動內河貨櫃船和長江首艘4000馬力電動拖輪等創新實踐中,江蘇率先探索出"船港電"協同模式。通過研發壓燃式純甲醇發動機、光儲協同驅動系統等關鍵技術,省內企業實現了船舶動力系統的多元化突破。示範項目數據顯示,純電動運輸船舶能耗降低達35%以上,污染物排放量減少90%,驗證了新能源技術在航運場景的可行性與經濟性。
江蘇通過推進溧陽、泰興等新能源船舶產業基地建設,強化"船企+電池廠商+能源服務商"協作機制。在近期舉辦的產業對接會上,簽約項目涵蓋氫燃料混合動力系統、氨燃料關鍵技術及綠色智能化改造等領域,形成從核心部件到整船集成的完整生態閉環。同時加速推進內河港口充換電站布局,為規模化應用提供基礎設施保障。
根據《江蘇省水運產業發展規劃》,將加快淘汰高耗能船舶並推動2000噸級以上運輸船實施LNG改造。預計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船舶示範航線網絡初具規模,並形成覆蓋設計規範、建造標準、運營監管的完整制度體系。通過老舊船舶報廢更新補貼政策,江蘇正加速構建零碳航運新生態。
當前,江蘇已站上新能源船舶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地,其在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制度創新上的多重突破,不僅重塑了傳統造船業的競爭格局,更為全球綠色航運轉型貢獻了中國智慧。隨著產業鏈協同效應持續釋放,這片擁有江河湖海全要素的熱土必將引領我國新能源船舶產業駛向更廣闊的藍海。
更多船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船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