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國家醫保局正加速構建藥品全鏈條監管機制。2025年起,藥品追溯碼作為醫保基金監管的核心工具,逐步覆蓋全國醫藥機構,標誌著我國醫藥流通管理進入數位化精準監控新階段。通過全量數據歸集與智能模型應用,監管部門將實現從生產到使用的全程可追溯,有效遏制欺詐騙保行為。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醫保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國家醫保局自2025年1月起啟動藥品追溯碼監管系統,並劃定兩個關鍵時間節點:2025年7月1日起,銷售環節必須掃碼後方可進行醫保結算;2026年1月1日,所有醫藥機構需實現藥品追溯碼全量採集上傳。這意味著從明年開始,無追溯碼的藥品將被全面禁止流通,住院拆零用藥、中藥飲片及顆粒暫時除外。
國家醫保局特別提醒公眾,在藥物使用完畢後務必撕毀空藥盒上的追溯碼,並嚴禁向第三方轉售藥品。若違規出售,不僅可能購入"回流藥""假藥"危害健康,更會因藥品流轉信息可追溯而面臨醫保待遇受損甚至法律追責的風險。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全國已歸集超273億條藥品追溯碼數據。
目前國家醫保信息平台接入的定點醫院藥店達88.9萬家,其中醫療機構覆蓋率突破92%,零售藥店更高達98%。通過"醫保藥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詢"功能,日均已有50萬人次可實時核驗藥品流向。這一系統不僅強化了對串換、倒賣藥品等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更為構建智能監管模型提供了海量數據支撐。
2025年國家醫保局將持續深化"碼上監管"模式,利用大數據分析識別異常用藥特徵,重點查處空刷醫保卡套取基金等違法行為。通過藥品追溯碼串聯購銷存全流程,監管部門可實現從源頭到終端的閉環管控,進一步壓縮欺詐騙保空間。
總結來看,藥品追溯碼體系的全面落地將重構醫藥流通秩序,既保障參保人用藥安全,又維護醫保基金安全運行。隨著監管網絡覆蓋範圍擴大和智能模型優化,我國醫療保障領域正加速向數位化、精準化治理轉型,為構建更高效透明的全民健康服務體系奠定基礎。
更多醫保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保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