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生物醫藥研發服務領域占據重要地位的泰格醫藥(300347.SZ),近期披露了近年來最具挑戰性的年度財報。作為國內臨床CRO龍頭企業,其2024年營收與淨利潤雙雙下滑的數據引發行業關注,折射出創新藥產業鏈面臨的結構性調整壓力及資本市場的連鎖反應。這家同時布局A股和港股的頭部企業,在經歷高增長周期後正面臨需求收縮、投資失利等多重考驗,其發展軌跡成為觀察CRO行業階段性波動的重要樣本。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醫藥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泰格醫藥實現營業收入66.03億元,同比下降10.58%,歸母淨利潤僅4.05億元,同比暴跌79.99%。這一業績表現創下近五年新低,其背後既有行業周期性波動的客觀因素,也反映出企業戰略布局的階段性陣痛。
從主營業務來看,境內臨床試驗技術服務收入同比下降23.75%,直接拖累整體營收增長。公司解釋稱,國內創新藥企訂單量減少、單價下滑以及部分項目終止是主因。值得關注的是,儘管臨床相關服務及實驗室業務同比增長5.61%(貢獻收入32.96億元),但未能抵消核心板塊的頹勢。這種分化態勢凸顯了CRO企業對單一業務模式的風險敞口問題。
與主營業務低迷並行的是,泰格醫藥2024年遭遇顯著的投資價值縮水。公允價值變動損失達5.02億元,疊加投資收益1.67億元的有限支撐,致使"非經常性損益"項出現4.50億元虧損。這一數據與2021年該板塊貢獻超16億元形成鮮明對比,暴露了企業多元化投資策略在市場波動下的脆弱性。
根據披露信息,損失主要源於兩方面:既有早期投資項目因被投企業估值下調產生的帳面損失,也包含二級市場持倉的市值波動影響。這種"雙殺"效應不僅削弱短期盈利表現,更引發市場對其投資組合風險管控能力的關注。公司管理層在業績會上透露將加強退出節奏管理,顯示策略調整已提上日程。
儘管面臨挑戰,泰格醫藥的國際化戰略仍在穩步推進。截至2024年末,其境外收入達30.24億元(占比45%),在美澳歐等主要市場的臨床試驗項目數量增長12%,多中心臨床試驗累計突破148個。這種區域結構優化為後續發展儲備動能,尤其在跨國藥企對綜合證據生成服務的需求增長中把握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新簽訂單金額逆勢達到101.2億元,較上年實現7%的同比增長。其中大型跨國藥企在國內市場的新增需求、中國創新藥企海外臨床試驗需求成為關鍵驅動力。這種訂單結構變化表明,在行業洗牌期具備全球化服務能力的企業更能獲得頭部客戶青睞。
泰格醫藥的業績波動本質上是生物醫藥研發服務行業階段性調整的縮影。隨著國內創新藥進入"去泡沫化"階段,企業不得不面對臨床試驗項目數量減少、議價能力下降等現實問題。這種環境倒逼CRO服務商加速業務結構優化:一方面通過SMO(現場管理)等高附加值業務提升抗周期能力;另一方面強化全球化資源配置以分散市場風險。
從數據看,其SMO業務新訂單增速顯著,顯示戰略重心已向更具穩定性的服務領域傾斜。同時,主動縮減部分區域團隊規模的舉措,反映出企業正在通過運營效率改善對沖行業下行壓力。這些調整既是對當前困境的應對,也是為未來行業復甦積蓄勢能的重要布局。
總結
泰格醫藥2024年的業績表現既是CRO行業面臨周期性調整的典型樣本,也揭示了創新藥研發服務企業的轉型命題。在需求收縮與投資波動的雙重壓力下,企業通過業務結構優化和全球化戰略尋求破局之道。其經歷既印證了生物醫藥產業鏈"去虛火"的必然趨勢,也為行業參與者提供了風險管控與戰略布局的重要參考。未來隨著研發管線質量提升及國際訂單釋放,具備綜合服務能力的企業有望在行業出清後迎來更穩健的發展周期。
更多醫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