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4年2月底,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已突破7500萬千瓦,等效利用小時數預計達到1000小時,較上年實現翻倍增長。這一跨越式發展標誌著我國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進程中取得關鍵進展,為清潔能源高效消納和能源結構優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能源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新型儲能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截至2月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已超過7500萬千瓦,較上年末新增容量持續擴大。尤為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等效利用小時數預計突破1000小時,同比實現倍增,標誌著技術應用效能顯著提升。這一成果不僅體現了行業發展的量質齊升,更為電力系統調峰、調頻和應急保障提供了堅實基礎。
主管部門正通過系統性規劃強化新型儲能的系統價值。在頂層設計層面,政策導向從單純規模擴張轉向注重技術適配性和場景經濟性,推動儲能設施與風光基地、電網基礎設施深度協同。同時建立動態評估機制,確保儲能資源在調峰填谷、輔助服務等關鍵領域發揮最大效能,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為鞏固產業優勢,我國正加速構建"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場景驗證"的創新閉環。通過設立多元化技術路線支持計劃,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等新興儲能技術獲得專項扶持。同步推進國家標準體系疊代升級,重點完善安全評估、併網規範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標準,為行業規模化發展築牢技術底座。政策還明確要求建立科學調用機制,根據電網實際需求動態優化調度策略,防止"重建設輕利用"現象。
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化,新型儲能正從輔助工具升級為核心要素。通過完善容量電價補償和現貨交易規則,市場主體可獲得更穩定收益預期。數據顯示,合理調用機制下每兆瓦時儲能設備年均經濟價值提升超30%,有效激發投資熱情。預計到2025年,新型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滲透率將突破15%,支撐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40%以上。
總結來看,我國新型儲能產業已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和市場機制協同發力,行業正加速從規模擴張向價值創造轉型。隨著標準體系完善和技術路線多元化發展,新型儲能將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全球能源變革提供中國樣本。
更多能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能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