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國內權威機構聯合發布的電動汽車能效測評結果顯示,在12款熱門純電動乘用車中,8款自主品牌的綜合能效達到最高一級標準,而合資品牌僅3款車型達標。該評測聚焦車輛全場景的能耗表現,為消費者選購和行業技術升級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此次測評覆蓋了當前市場上銷量領先的12款純電動車型,通過行車電耗、驅動效率、空調效能及補能效率四大維度進行綜合評估。其中8款自主品牌憑藉系統優化能力獲得"一級能效認證",而合資品牌僅3款車型達標,一汽豐田bZ3則位列二級。這一結果凸顯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積累優勢。
測試數據顯示,在代表日常高頻使用的行車能效方面,所有車型均達到最高等級標準,但高速場景下百公里電耗平均值達20.7kWh/100km。專家指出,隨著用戶對長續航需求提升,高速工況的能耗控制將成為未來技術突破重點。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空調系統平均功率較行業設定的2030年目標(800瓦)仍有較大差距,這對熱管理系統提出了更高要求。
動力系統的平均工作效率處於79%88%區間,全樣本均值達到85%,顯示出行業在核心部件能效上的普遍進步。不過實測發現,在日常駕駛中常見的中小踏板開度工況下,部分車型的電機控制器效率存在明顯波動。這提示企業需加強多場景下的精細化調校。
電池能量利用率達88%96%,交流充電效率保持在91%98%區間,整體數據較為集中。但部分車型在不同充電模式間的效能波動較大,反映出企業在快充兼容性及電池管理策略上的差異化發展路徑。
本次測評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直觀的選車指南,更揭示了行業技術發展的關鍵方向:未來五年內,高速工況優化、熱管理系統升級以及驅動系統全場景效率提升將成為核心攻關領域。隨著2030年能效目標逐步臨近,車企需在技術創新與成本控制間找到平衡點,推動電動汽車真正實現"高效出行"的願景。
更多電動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動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