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公共充電樁作為其重要的配套基礎設施,正經歷著快速變革。2025年,公共充電樁行業既面臨著諸多挑戰,也孕育著無限機遇。據相關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公共充電樁建設雖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部分問題,如部分地區「殭屍樁」占比達10%,無法使用的「啞」設備占比超過30%,部分地區充電樁故障率高達50%等。這些數據揭示了行業發展的現狀,也讓我們對2025年公共充電樁行業的趨勢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規模擴張與區域布局失衡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充電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日益普及,公共充電樁總量持續攀升。然而,當前的規劃缺乏精準的需求預測機制,導致充電樁布局呈現出「東密西疏」「城鄉失衡」「高速排隊」的現象。在一些一線城市,快充樁在數量、布局和質量上相對領先,但眾多中小城市的快充樁,尤其是超充樁數量極少,基本以慢充樁為主。城市與鄉村地區的充電樁分布差距巨大,城市核心區域「一樁難求」,而遠郊區域卻存在大量閒置充電樁。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快充樁數量也難以滿足需求,時常出現排隊現象,商場、社區內的慢充樁則因效率問題無法滿足高頻使用需求。部分高速公路服務區未覆蓋充電樁,鄉村充電基礎設施覆蓋率更低,這種資源錯配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削弱了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信心。
(二)技術與標準發展滯後
公共充電樁行業在技術疊代和標準規範方面存在不足。市場上部分運營商缺乏相應的技術資質、資金實力和運維管理經驗,僅想通過投資獲取資源後快速轉售「套現」離場。在「光儲充+」一體化等新興模式中,由於專業技術要求高,大部分運營企業難以有效集成和協同多子系統運行。國家層面缺乏統一明確的場站建設、技術規範與標準,不同市場主體在場站布局、設備選型、線路鋪設等方面標準各異,這不僅難以保障場站質量與安全性,還阻礙了行業的規範化發展。目前,充電樁軟體智能化、接口統一標準以及模塊檢測和認證標準尚不明確,設備和數據的互聯互通難以實現,不同品牌電動汽車與充電樁的匹配存在問題,增加了用戶的充電時間成本,限制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的提升。
(三)電力承載與運維難題
大規模快充樁的集中部署給電力系統帶來了諸多挑戰,如負荷峰谷差加劇、電能質量惡化、系統頻率穩定性下降以及配電網絡承載能力不足等,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和供電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儘管有政策鼓勵電網企業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快充樁布局受電網限制,電力擴容受早期規劃影響,審批流程繁瑣,涉及多個部門且缺乏統一協調平台與信息共享機制,導致項目推進成本高昂,阻礙了充電網絡與新型電力系統的深度融合。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監管,公共充電樁的運維狀況不佳,「啞」設備和「殭屍樁」占比較高,部分地區充電樁故障率居高不下,數位化程度低使得運維管理難度和成本居高不下,資源配置效率較低。
(一)優化頂層規劃設計
為解決公共充電樁布局不合理的問題,需強化頂層規劃設計,構建需求積極響應機制。國家層面應借鑑相關理論,綜合考慮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交通流量等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充電樁布局規劃。省級層面要統籌編制專項規劃,指導地市以區縣為單位進行布局規劃,並推動集約化布局模式,將充電樁建設與城市更新、鄉村基建及交通規劃相結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新建場所應強制預留充電樁安裝條件並納入驗收標準。加大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和鄉村地區的政策支持,通過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方式降低企業投資成本,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偏遠地區建設,探索共建共享模式。結合多方面數據進行動態需求評估,精準布局充電樁,滿足不同區域的充電需求。拓寬金融支持渠道,鼓勵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服務,支持企業通過多種方式融資。建立監管平台,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實現智能化管理與數據共享,優化充電樁布局規劃。
(二)完善技術標準體系
健全公共充電樁的技術標準體系,強化全生命周期管理至關重要。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快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涵蓋硬體接口、軟體智能化、數據安全等關鍵領域,並將關鍵標準上升為強制性標準,推動行業執行。建立從設計到退役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明確各環節技術要求和責任主體,制定能效和環保標準,推動行業綠色發展。加強生產與運營監管,定期開展設備檢測與安全評估,建立質量追溯機制。支持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認證服務,推動檢測認證的國際互認。根據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建立標準動態更新機制,成立專家委員會確保標準的科學性與權威性。對符合標準的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加強標準宣傳與培訓,提高行業從業者對標準的認知和執行能力。
(三)創新商業生態模式
創新公共充電樁的商業生態模式,有助於探索可持續盈利路徑。針對快充樁對電網的衝擊,加快電網適應性改造,推進配網擴容與柔性負荷管理技術應用,建立專項審批通道,實行「一站式」審批服務,推行「容缺受理」機制。大力推廣「光儲充+」一體化模式,鼓勵建設分布式光伏和儲能系統,在多個場景應用,探索閉環商業模式,通過試點驗證V2G技術經濟性,完善峰谷電價補償機制。開放私人樁分時共享,制定收益分配機制和安全標準。推廣社區「統建統營」模式,將充電樁建設與停車位管理相結合。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支持充電樁運營商與商業綜合體合作,融合大數據、車聯網技術,開發精準營銷和能源管理服務。
(四)推進設備智能升級
推進公共充電樁設備智能升級,是提升行業服務質量的關鍵。公共充電樁行業現狀分析指出,構建互聯互通生態平台,制定跨平台接入認證技術要求和標準,推動不同品牌充電樁統一接入,實現數據互通與統一結算。加快硬體與支付標準化,推廣「即插即充」技術,消除支付壁壘。開展智能化運維試點,推廣自動巡檢機器人等新技術,建立運維大數據平台,優化運維資源配置。加強政策支持與技術研發,設立專項資金,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攻關,對採用智能化技術的項目給予政策支持。建立智能化評價體系,從多個維度評估充電樁智能化水平,定期發布發展報告,推廣先進經驗和技術成果。
2025年公共充電樁行業正處於關鍵的發展節點,雖然面臨著規模布局失衡、技術標準滯後、電力承載和運維困難等挑戰,但通過優化頂層規劃設計、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創新商業生態模式以及推進設備智能升級等一系列措施,行業有望突破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未來,公共充電樁行業應持續關注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趨勢,不斷改進和創新,提高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提供堅實的基礎設施保障,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助力我國綠色交通體系建設。
更多充電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充電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