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外賣戰火再燃:京東美團誰能笑到最後

外賣戰火再燃:京東美團誰能笑到最後

2025-04-20 15:40:08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京東高調進軍外賣市場,與美團展開正面交鋒,引發行業廣泛關注。作為即時零售領域的兩大巨頭,京東與美團的這場較量不僅關乎市場份額,更將重塑整個外賣行業的競爭格局。本文將從雙方的競爭態勢、業務布局以及未來發展前景等方面,深入解析這場外賣大戰的來龍去脈。

  一、外賣戰火點燃:京東美團正面交鋒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外賣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4月12日,美團核心本地商業負責人在公開場合對京東進軍外賣市場做出回應,直言京東並非第一家嘗試外賣業務的公司,也不會是最後一家。此言一出,立即引發外界對京東外賣業務的廣泛關注。隨後,美團正式推出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主打"30分鐘送達"服務,其宣傳視頻中暗含對京東的"內涵",進一步點燃了這場競爭的戰火。

  面對美團的攻勢,京東迅速做出回應,宣布計劃新增5萬名全職外賣騎手,並承諾全額承擔騎手的五險一金費用。同時,京東品質外賣的日訂單量已突破500萬單,GMV(商品交易總額)更是超越了某些競爭對手的千萬單量。京東外賣的強勢表現,無疑給美團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二、京東為何押注外賣市場?

  在電商平台普遍面臨用戶增長見頂、獲客成本飆升的背景下,京東選擇進軍外賣市場,實則是為了尋找新的增長曲線。根據數據顯示,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接近天花板,電商平台急需開闢新的流量入口。

  京東外賣的推出並非一時之舉,而是經過長期布局的結果。從2015年推出"京東到家",到2017年成立自營超市七鮮,再到2025年上線京東外賣,京東一直在為進軍即時零售市場做準備。與美團、餓了麼等平台不同,京東外賣選擇嵌入京東APP,而非單獨開發獨立APP。這種模式不僅有助於提升京東APP的日活和月活,還能將流量延伸至生鮮、日用百貨、3C等京東優勢品類,形成協同效應。

  三、外賣市場競爭格局:美團的底氣與京東的挑戰

  儘管外賣是美團的發家業務,但美團早已不局限於外賣領域。截至2024年,美團年交易用戶數突破7.7億,年活躍商戶數增至1450萬,閃電倉數量達到3萬個,750萬騎手為美團的即時零售業務提供了強大的支持。數據顯示,美團外賣市場份額占比高達65%,遠超餓了麼的33%。然而,京東外賣的強勢入局,無疑將對美團的市場地位構成威脅。

  從數據對比來看,京東2024年營收1.16萬億,淨利潤413.59億,同比增長71%;美團同期營收3376億,淨利潤358.07億,同比增長158%。儘管美團在淨利潤增長上表現更為強勁,但京東的入局無疑將加劇外賣市場的競爭。京東外賣日單量已突破500萬單,雖然規模尚無法與美團抗衡,但其掀起的輿論聲勢已對外賣行業造成巨大震動。

  四、持久戰的關鍵:補貼之外的較量

  在外賣市場競爭中,補貼曾是重要的競爭手段。然而,補貼終究是短期策略,真正決定勝負的關鍵在於供應鏈能力、用戶心智占領以及長期投入能力。京東喊出了"百億補貼"的口號,並將淨利潤率目標定為5%,但作為後來者,京東如何在短期內建立起與美團相抗衡的供應鏈體系,仍是一個巨大挑戰。

  從用戶角度來看,價格敏感型用戶對外賣平台的忠誠度較低,補貼的吸引力往往難以持久。從商業角度來看,美團以外賣為核心,逐步拓展至酒店、旅行、打車等低頻業務,形成了完整的生態閉環。而京東試圖以高頻的外賣服務帶動低頻的電商購物,這種模式是否能取得成功,仍有待觀察。

  總結:外賣市場的未來之爭

  京東與美團的外賣之爭,不僅是一場市場份額的爭奪戰,更是一場關於用戶體驗、供應鏈能力以及生態布局的持久戰。對於京東而言,如何在外賣領域站穩腳跟,如何將流量轉化為實際收益,都是需要解決的難題。對於美團而言,如何應對京東的挑戰,如何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同樣需要深思熟慮。

  這場競爭的最終結果如何,尚無法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外賣大戰必將推動整個即時零售行業的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和實惠。無論是京東還是美團,誰能在這場持久戰中笑到最後,關鍵在於誰能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誰能建立起更強大的競爭優勢。

更多外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外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外賣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