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全球半導體行業在關稅戰的背景下經歷了劇烈波動。作為中美貿易摩擦的核心領域,半導體供應鏈和二級市場都受到了顯著影響。儘管美國關稅政策頻繁調整,但中國通過修改原產地規則等措施,進一步推動了國產替代的趨勢。這一背景下,國產晶片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尤其是在模擬晶片領域,市場表現尤為突出。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晶片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自去年以來,美國多次調整對華半導體關稅政策。去年9月27日,美國通過301條款修正案,將中國出口半導體稅率提高至50%。隨後,今年2月1日和3月3日,美國又分別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10%的額外關稅,總計20%。至此,中國半導體出口關稅已高達70%。儘管4月11日美國宣布豁免半導體等電子產品的關稅,但中國半導體仍面臨301條款和芬太尼關稅的雙重壓力,出口關稅維持在70%的高位。
面對美國的關稅政策,中國迅速採取反制措施。4月11日,中國通過修改晶片原產地規則,明確集成電路的原產地以晶圓製造環節所在地為準,而非設計地或封裝測試地。這一政策直接影響了美系IDM廠商的價格競爭力,包括英特爾、ADI、德州儀器和美光科技等企業。與此同時,中國晶圓代工廠如華虹半導體等企業股價大幅上漲,國產替代成為市場投資主線。
在晶片產業鏈中,模擬晶片被認為是此次關稅戰的最大受益者。模擬晶片廠商多採用IDM模式,晶圓廠大多位於美國本土。中國原產地認證規則的實施,使得美系IDM廠商面臨更高的關稅壓力,而國內模擬晶片廠商則因此獲得了更多訂單。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主要模擬晶片公司在中國大陸區的合計營收約為570億美元,其中德州儀器的中國市場模擬晶片產品占比高達80%。這部分市場未來有望由中國廠商承接,帶來巨大的業務增量。
模擬晶片主要依賴於成熟製程,而中國在這一領域的供應鏈相對完善,這為國產模擬晶片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模擬晶片板塊自2021年以來經歷了顯著調整,但近期在關稅戰背景下持續上漲。截至4月18日收盤,近兩周聖邦股份、納芯微漲幅超過30%,思瑞浦漲幅超過40%。市場普遍認為,隨著國產替代的深入推進,模擬晶片行業將迎來新一輪增長。
總結
關稅戰背景下,全球半導體行業面臨巨大挑戰,但也為中國晶片企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通過修改原產地規則等反制措施,中國進一步推動了國產替代的進程,尤其是在模擬晶片領域,市場表現尤為突出。未來,隨著國產晶片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中國晶片產業有望在全球競爭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更多晶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晶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