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今年以來,上海銀行業在政策支持下,信貸運行平穩開局,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支付便利化工作持續推進,外卡交易量顯著增長,進一步提升了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銀行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截至3月末,上海本外幣貸款餘額達到12.68萬億元,同比增長8.7%。這一增長表明,上海銀行業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為企業減輕了負擔,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本外幣存款餘額為22.01萬億元,同比增長5.4%,儘管增速有所放緩,但住戶存款的定期化特徵依然明顯,顯示出居民儲蓄意願的增強。
自過境免簽政策優化以來,上海吸引了大量境外遊客,直接推動了外卡刷卡支付交易量的增長。一季度,上海外卡交易量超過120萬筆,金額超過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8%和37%。這一增長得益於銀行卡受理覆蓋面的廣泛拓展,以及支付便利化工作的持續推進。上海在提升支付便利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包括銀行卡受理終端的擴面增量、現金供應網絡的高效運行、移動支付服務的提質增效、適老化支付服務的深化改善,以及口岸一站式服務中心的平穩運行。
股票增持回購貸款作為貨幣政策精準支持資本市場的重要工具,在上海得到了有效推廣。截至4月21日,上海轄內金融機構已審批通過117個股票回購增持貸款項目,其中涉及高新技術企業超過60家、專精特新企業超過50家。已披露股票回購增持計劃的上市公司有45家,可用貸款金額超過130億元。這一政策工具的使用規模持續擴大,為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滬金融機構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加大資源保障,組建工作專班,制定個性化服務方案,開通授信審批綠色通道,支持客戶進行市值管理。同時,金融機構加強內部業務聯動,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綜合性服務,受到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的普遍歡迎。下一步,上海銀行業將繼續加大政策宣貫力度,引導金融機構與上市公司充分對接,支持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持續、規範用好政策工具,推動股票回購增持貸款業務增量擴面,助力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的長效機制。
上海銀行業在信貸支持、支付便利化以及資本市場穩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信貸規模的穩步增長和融資成本的降低,為實體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支付便利化工作的推進,提升了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股票增持回購貸款的推廣,為資本市場穩定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未來,上海銀行業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資本市場穩定貢獻力量。
更多銀行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銀行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